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杨德林
作者简介:杨德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项目支持:本文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17YFB1402001)支持。 |
中国经济数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贡献。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依靠“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等手段发展起来的创新型企业。可以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就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民营”的属性决定了其在激活生产要素、自主创新方面的巨大活力。据统计,我国75%以上的技术创新,65%的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由民营科技企业完成。2018年获得科技进步奖的303家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超过了国有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往往是从创业企业发展起来的。作为企业的初创阶段,民营科技创业企业更值得关注。首先,创业初期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企业在创始阶段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本等条件直接决定了其生死存亡,也是后续发展的基础。其次,作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民营科技创业企业在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民营科技创业企业往往与重要创新相伴而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创业阶段的民营科技企业重点关注。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民营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整体来看,民营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发展条件不断优化,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然而,民营科技创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商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主要的挑战和困难有:第一,创业者经营和管理能力弱。科技创业企业通常由科技人员创办,这些科技型创业者具有的科技背景有助于他们判断科技发展方向,理解与科技相关问题,但他们的管理和经营能力通常不强。较弱的管理和经营能力会对科技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科技企业创办初期,需要不同职能领域,包括研发,营销,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高素质员工。然而,初创的企业资源缺乏、声誉不高,难以雇佣高素质员工,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三,垄断企业阻挠。科技创业会带来新的流程、技术和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往往会对已有垄断产生冲击,因此,原有垄断企业就会极力阻挠新创企业的发展。第四,山寨模仿者威胁。科技创业企业的诞生,往往促使原来不明的商业机会显性化。为了追逐利益,大量的山寨模仿者,甚至盗用知识产权者马上出现,他们将对新创科技企业构成极大威胁。第五,融资难,融资贵。科技创业企业的规模小,往往不受银行资金青睐,并且银行资金需要抵押担保,而这些创业企业缺乏合格抵押物。同时,创业企业在成长初期也无法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最后,初创的科技企业创业者与风险投资者之间往往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创业企业的价值判断,创业者与投资者的看法也经常不一致,甚至可能差别很大,因此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以上几个特点造成了创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缓解科技创业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科技创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多样的科技孵化平台是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
1959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企业孵化器,此后作为创业企业培育机制在全世界逐渐普及起来。科技孵化平台是将创新创业相关要素集聚起来,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办公空间、资源与网络、创业辅导(政策法律、管理咨询、培训)、信息对接等服务,是提高科技创业企业存活率、培育优质企业的创业服务载体,发展科技孵化器将大大促进科技创业的发展,提升民营科技初创企业的活力。
科技孵化器主要从6个方面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1) 办公空间。科技孵化器在土地和税收方面具有政策优惠,能以低廉的价格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配套设施,大大降低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2)融资服务。科技孵化器对在孵企业进行评估考核,筛选出可供投资的优质创业企业,然后在它们与投资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降低在孵企业和资本机构的搜索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供需匹配,提高融资效率。3) 咨询服务。科技孵化器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层为在孵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并联系外部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帮助初创企业进行重大战略决策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4) 管理培训。科技孵化平台可以根据科技创业企业的需要,组织社会资源对它们的经营者和骨干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5) 集群效应。优质的科技孵化器将大量具有技术或市场相关性的初创企业聚集到一起,这些企业拥有相似的技术或市场需求,并且在地理位置方面彼此相邻,更容易建立起合作,可以通过互补、互助的方式实现高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共赢。6) 社会资本。以孵化器为中介,在孵企业可以与孵化器的外部关系网络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孵化器的社会资本获取关键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绩效,促进自身发展。
科技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服务是价值增值的过程。科技孵化器是一个整合了政策资源、市场资源、学术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创业解决方案,降低创业失败率,提升创新绩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正是由于孵化器具有这种社会公益性,它们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享受极大的政策优惠,在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发展起来。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公开数据,截止2017年底,中国已经建成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093家,较2001年增长了1154.01%,累计孵化企业20余万家,数量和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经过多年实践,我国许多优质孵化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孵化成果。例如,以清华大学为依托的“启迪之星”,自2013年推出了“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开放平台+天使投资”四位一体的培育计划,在国内外建立了200多个孵化基地;以北京大学为依托的“北大科技园”是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基地,在全球建立了近20个孵化园区;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依托的“中科创星”,通过打造“硬科技”的品牌,在西安建立起硬科技生态的围墙,受到政府的极大关注,目前已经孵化了250多家硬科技企业。由俞敏洪先生和盛希泰先生共同创立的“宏泰智造”,自2014年起参与孵化的创业企业中, 已经有十多个具有独角兽或准独角兽特征。
不过,科技孵化器的运行也受到诸多诟病,其中最大的争论点在于孵化器无法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需要源源不断地依赖外部资本(特别是政府投资)的输入以维持自身运营。同时,一些学者也质疑孵化器的实际孵化效果,认为很多孵化器实际上并没有为初创企业提供显著有效的帮助。为了消除这些质疑,孵化器自身和有关研究者也一直在探索改善相关的运营模式,从最初的办公楼租赁商,到后来的综合型技术孵化器,再到现在聚焦于单一行业的专业型技术孵化器,孵化器的实践者一直在寻找最合适的运作方式,以提升对创业企业的服务效率;同时,孵化器也开始引进越来越多的市场化资本,对自己的盈利能力形成监督,提升利润水平,以实现独立运营。可以预见,未来孵化器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专业型孵化器将会成为主流,孵化器将深耕于某个行业,提升服务的深度和质量,获取核心竞争力;同时,孵化器也将慢慢摆脱对政策支持的依赖,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升盈利能力;最后,孵化器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化运作中,与国际孵化器展开合作,互补长短。
总而言之,科技孵化器是目前解决初创科技企业困难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需要对孵化器的运行和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给予更多的支持。政府也需要积极做好市场引导和监管,促进科技孵化器的良性发展,进而促进民营科技创业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14048894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网站支持:北京巨蛋科技 技术支持: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