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解读
2022-02-14 17:50 原作者:中国科技投资 访问量:11961次


 减税降费是开玩笑吗?当然不是!

财政政策是积极的吗?当然是!

 

 ——2017-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解读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技投资       作者:晓礼

 

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依靠国家权力从社会产品分配中筹集财政资金,并根据既定的政策、制度,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相应的分配使用,就是政府进行财政收支的过程。

 

一般来说,在每年的1月下旬左右,财政部会公布上一年度的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与支出,是公众获知政府财政收支的重要渠道。

我们分析2017年至2021年数据,针对各界关切的2个问题,作如下讨论:

0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10.7%、GDP增加8.1%,减税降费是开玩笑吗?

 

2021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0万亿,同比增加10.7%,高于同比8.1%的GDP增速。

那么,是不是说我国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提高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那么减税降费是真的吗?

首先,两个数据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因为这个10.7%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加值是按照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速8.1%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

 

其实,我们可以更直接地用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找出答案。

表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可以明显看出,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持续下降的,2021年该比例已降至17%,因此,总体的减税降费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同时能够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得益于不断增大的经济总量,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GDP增速的重要性。

当前阶段,我国税务机关的工作重点是:

通过出台、延续减税降费政策,“把名义税率降下来”;

通过强化税收征管,打击偷税漏税,“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

根据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披露,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

同时,2021年税务部门依法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44万户,抓获犯罪嫌疑人43459人,5841名犯罪嫌疑人慑于高压态势主动投案自首,当然也有很多案件上了热搜。

经济体量增长、该减免的减免、该补罚的补罚,于是减税降费效果有了,税收收入增长实现了,二次分配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2022年,我国将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制造业和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将是重点受益群体。

为保障减税降费的顺利实施,也将加大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对偷税、漏税、骗税的打击也会更为坚决。

 

2022年,减税降费工作重点

 

  •  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创造。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活力。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 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向市县基层下沉,避免地方因财力不足而在减税降费上打折扣。
  • 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0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加0.3%,这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吗?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我国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加0.3%,即便是计算两年平均增速也只是1.5%,这个增速看起来着实不高。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首先,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一直在增长,属高位运行,财政赤字率已然超过了3%,2017至2021年政府的债务付息总额也在不断攀升。

 

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仅是体现在财政支出的增幅上,更注重的是提升效能、精准与可持续。

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的财政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在保持财政支出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并在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严控政府支出,以及前面所到的增加转移支付、减税降费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2年财政工作重点

 

  • 坚持总量和结构并重,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保持财政支出在较高水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用好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  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及缓税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政策成效。研究出台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 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合理确定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优化专项债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保障重点领域项目建设需要。做深做细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 增加转移支付,保障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通过资金直达和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等方式,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  严控政府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强化各类预算支出编制、审核和管理,全过程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推进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衔接。
  •  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增强可持续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评估和把握财政收支政策,决不吊高胃口。合理安排赤字和债务规模,有效防范风险。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的紧密配合。

 

另外,通过分析2020和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教育支出两年平均增速3.8%、社保与就业支出两年平均增速7.0%、医疗卫生支出两年平均增速6.9%,均远高于平均增速。

 

我们的政府在巨大的财政收支与疫情压力下,把什么放在首位已然显而易见,是的,我们的国家她正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诺言!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14048894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网站支持:北京巨蛋科技 技术支持: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