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挥比较优势落实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019-02-21 19:47:00 访问量:

天津:发挥比较优势落实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天津市协同办供稿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四年多来,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加大推动力度,协同发展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有力统筹推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始终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作为21世纪的“平津战役”,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系统化一体化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4个实施意见,制定《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方案》。二是强力高效推动。在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三、四周年之际,分别召开推进协同发展的“千人大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部署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的实施,深度融入、全面协同的局面正在形成。三是主动对接服务雄安。与河北省签署积极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8个方面的合作事项,建立了合作机制。今年6月又与河北省签署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城建设计院已经在雄安设立分校、分院。四是加强省市协作。定期举行京津、津冀高层考察座谈,与京冀签署的“1+5”“1+4”合作协议全面完成,与北京市、河北省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共同实施新的一批重点项目和事项。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协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以唱响“双城记”为首要任务,依靠北京、配合北京、服务北京,有序有效承接非首都功能。一是统筹优化承接格局。制定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指导意见,引导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精准承接、集聚发展。二是深化功能对接。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大院大所的有效合作,举办天津市与中央企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恳谈会等一系列对接活动,2014年至2018年9月,北京企业在津投资到位资金6131.37亿元,占引进内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三是加快重点平台建设。与北京市共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园区管委会自揭牌至2018年9月,新增注册企业770家,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深之蓝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京津两市政府成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总体规划批复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协同发展中心等载体启动建设,30余家企业签约落地。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交通、生态和产业实现率先突破

一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津秦、津保等高铁建成通车,京唐、京滨城际开工建设,京津城际实行月票制,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2018年2月22日起,取消北京牌照小型、微型客车在津早晚高峰限行的规定。打通了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国省干道“瓶颈路”,京台、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津围公路北二线建成通车。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成,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开通首条环渤海内支线。天津港集团与河北省港口集团共同组建的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天津港集团与唐山京唐港组建的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正式揭牌。天津机场持续改进20座异地候机楼服务,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机制初步形成。

二是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协作,统一执行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强化环境执法和应急处置联动。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天津港取消集港煤炭公路运输,散货物流中心清理和搬迁基本完成。2017年全市PM2.5浓度较2013年累计下降35.4%,今年1-9月,全市PM2.5浓度同比又下降23.3%。与河北省签署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潘大水库网箱养鱼彻底取缔。实施于桥水库周边污染源治理工程,水库周边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国家级标准对大黄堡、北大港、七里海、团泊等875平方公里湿地进行保护修复。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规划了736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实行规划管控、分级管理,建设“大水、大绿、成林、成片”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三是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发挥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滨海新区与唐山、沧州两市签署“一区两市”合作协议,宁河区与唐山市、东丽区与沧州市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静海区与沧州市、廊坊市签署深化静沧廊(3+5)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天津医药集团在沧州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企业投资的西青电子城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正式启动。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落实中央对天津功能定位,“一基地三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支撑的要求,印发构建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的项目化清单化支撑体系实施方案,务实高效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

一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取得新进展。先进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今年1至8月,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1.8%。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与中电科、中车、华为等9家企业签署投资1400亿元的合作协议。设立了100亿元的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千亿级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加快培育智能科技产业,紫光云总部等320多个智能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6家,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居第2位,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加快研制并已制作出原型机,锂电池隔膜、乙肝体外诊断试剂、高压真空断路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推进。天津港航道达到30万吨级,内陆无水港达到25个,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127条、每月航班550余班。今年1至9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1211.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760.1万人次,同比增长14%。开展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治乱出清优化环境专项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推动港口费用全国最低、价格最规范透明、营商环境最优质高效。天津港率先实行“一站式阳光价格”以来,截至9月11日,受益货物达到59.4万标准箱,累计减免相关费用突破1.5亿元,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天津邮轮母港发展势头迅猛,邮轮服务体系产业强势崛起,2017年接待国际邮轮数量175艘次,达到历史最高,全年的旅客量达到94.2万人次。

三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融资租赁继续保持国内领先,跨境飞机、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占全国总量80%以上。金融创新产品超过200个,其中105项是落实“金改30条”的典型案例,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与工商银行等10家金融总部签署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超万亿元,已为200多个项目投放资金2847亿元。金融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小微型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2015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269家。海河产业基金25支母基金获得核准。

四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253项,制定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连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2.3万个问题。出台了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天津八条”,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获国家批复,128项任务启动实施。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第二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和卫生部长会议等重要会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增长1.3倍。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

一是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国家批复京津冀的18项改革举措,已有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高企认定等15项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天津自主推动的16项改革举措全部启动实施,在探索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制、人才引进制度、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等14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二是“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不断深化。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技人才、乡镇协同等领域实施60项合作协议,北运河生态文化工程等12项重点工程逐步落实。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推进人才互认互准。启动建设“通武廊”人力资源网站,组建了10个基础教育共同体。协同推进“通武廊运河旅游带”建设,北运河部分河段已实现通航。

三是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引进清华大学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与中国工程院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分支机构总数超过150家。四是试点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绿色发展指标22项,完成支撑项目267项,绿色建筑比例保持100%。亚太经合组织(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全面启动,建成APEC绿色供应链优秀案例体验中心,天津示范中心网站获批成为APEC官方网站子网站。

积极开展公共事业合作,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新提升

一是教育医疗合作深入展开。三地高校组建8个创新联盟,天津14所职业院校与河北省78所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等一批联盟。京津冀296家试点医疗机构对33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互认,102家医疗机构实施17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天津肿瘤医院、承德肿瘤医院等近20家医院通过建立分院、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等方式开展合作。启动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三地公立医院年医用耗材费用整体降幅达15%。

二是社会保障协同机制不断深化。在京津冀地区推出整建制引进企业职工异地社保“同城化”认定机制。三地共同印发《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深入落实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外籍人才流动资质等互认协议。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协作平台,与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等6个地区签署劳务协作对接协议。

三是文化旅游共建协同推进。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和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博物馆联盟等联盟,连续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活动。整合三地旅游资源,共推特色旅游线路,天津蓟州、北京平谷和河北兴隆、遵化、三河共同打造“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滨海新区、唐山、沧州共建“滨海休闲旅游带”。三省市联动实施53个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四是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推进。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对口帮扶一揽子合作协议,天津5个区与河北承德市5个贫困县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市级财政帮扶资金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3个,涵盖产业、生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领域。投资2亿元支持建设中德应用大学承德分院。

放眼未来,天津市将继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担当责任,积极展现作为,奋力开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