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勇担历史重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
2019-02-21 10:41:00 访问量:

河北省:勇担历史重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河北省协同办供稿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近五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地“一盘棋”思想,自觉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河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引领协同发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持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强力推动组织实施,切实增强做好协同发展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全面传达学习贯彻。组织召开全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全省深入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并多次召开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深入研究部署协同发展工作,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省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通过系统学习,全省上下深刻体会到,这是河北面临的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给河北带来前所未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势能,集中体现在四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将河北全域纳入国家重大战略,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统筹安排,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强化省级顶层设计。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完善省级顶层设计,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四个功能定位规划,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等国家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构建形成了“1+4+N”规划体系。同时,每年年初对照中央协同发展年度工作安排并结合全省实际,研究制定协同发展重点工作和任务安排,初步形成了省级层面规划体系和配套措施,为全省推进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全省协同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河北省率先成立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均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同时,成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规划决策咨询。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主动加强与京津两市沟通对接,建立省市领导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及时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

加快雄安新区和张北地区两翼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首都新的两翼,同时与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推动张北地区发展形成河北的两翼。这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河北省坚决贯彻总书记战略构想,扎实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

首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设立雄安新区以来,河北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会同有关方面密切协作、真抓实干,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新区规划纲要正式批复。成立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小组和规划评议专家组,集中300多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和顶尖团队参与规划编制和论证,同步开展交通、能源、产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和专题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并充实到规划中。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并全文发布,标志着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目前,国务院已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已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按照中央要求,正在抓紧深化完善相关综合性规划和一系列重点专项规划。二是政策制定工作深入推进。全力配合中央协同办、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目前,河北省正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研究起草分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其中若干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实施。三是管控工作扎实有效。设立新区的消息向社会公布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禁违规建设,严控周边规划,严控入区产业,严控周边人口,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炒房炒地投机行为。做好宣传报道,及时刊发权威解读文章,回应社会关切,定期赴新区三县蹲点调研,新区637个村全部派驻工作组,及时了解最新情况和群众诉求,对新区百姓正常的住房和户籍登记等问题分类施策,新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四是新区管理机构成立并高效运转。组建高效、精干的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大部制”要求综合设置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等7个内设机构,创新干部选拔培养方式,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成立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五是一批符合规划方向的基础性重大项目先行启动。坚持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区建设,市民服务中心交付使用,京雄城际开工建设,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获核准批复,植树造林和萍河、府河、孝义河等淀区上游河流治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其次,北京冬奥会筹办扎实推进。按照总书记视察崇礼时“四个办奥”、“五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抓紧开展有关筹办工作,争取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一是高水平编制规划方案。完成了冬奥会筹办“四个调整”,高水平编制张家口赛区10个专项和7个分区规划,核心赛区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二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古杨树场馆群等核心竞赛场馆建设,统筹推进崇礼铁路、延崇高速、宁远机场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开展赛事核心区和迎宾廊道造林绿化,张家口赛区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已有65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赛事准备。大力普及冰雪运动,积极吸引群众参与,提高竞技水平和群众参与度,加大冰雪竞技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冰上和雪上项目跨项跨界选才,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国际国内赛事,为冬奥会举办积累经验。四是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发挥河北省体育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制定实施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已有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一批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企业落户。五是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建立跨省(区、市)电力交易机制,启动并加快建设奥运光伏廊道和光伏扶贫、京冀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一体化、冬奥赛区智能电网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环节。河北省始终坚持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充分发挥区位、空间、交通、产业优势,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突出各地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无序承接,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

一是加强对承接工作的指导。与京津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与北京联合印发《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经过认真研究和工作实践,在充分征求京津意见和企业意愿的基础上,从河北省200多个各类园区中,筛选确定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一批省级平台,并与京津共同就管理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对接招商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合作,努力改善承接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承接吸引力。

二是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每年开展廊坊“5·18”国际经贸洽谈会这一国家级经济贸易平台的基础上,先后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活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京津两地政府共同举办了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在北京举行了民企入冀·协同发展河北(北京)投资说明会,借唐山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召开河北省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还举办了唐山世园会、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国奶业D20峰会、河北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河北协同发展大会等,积极开展项目推荐和招商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是推动一批承接项目落地。经过沟通对接,北汽福田、北京威克多等一批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用了不到100天完成所有审批和开工手续、18个月完成全部厂区建设,2016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创造了韩国现代集团海外建厂的最快速度。同时,积极利用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现有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转移,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沧州明珠商贸城等一批承接项目落地实施,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商户4万余户,其中入驻2.5万户。

深入实施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要求,河北省对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施率先突破,启动了一批带动性、互补性、融合性强的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取得了显著进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实在的成果。

一是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围绕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需要,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近年来,已经打通了京台高速廊坊段、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首都地区环线张承高速张家口段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共计约1400公里。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津保城际、唐曹铁路、张唐铁路、石济客专建成通车,京张、京霸、京沈、崇礼铁路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实现整体功能性封顶封围,2018年石家庄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北戴河机场、承德机场投入运营,河北省通航运营的运输机场达到6个。沿海港口功能逐步完善,唐山港煤炭和散货码头、秦皇岛港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抓紧推进,吞吐能力达到10.6亿吨,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达到350万标箱,立体化的交通网雏形初步形成。交通管理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得到提高,全省11个设区市(含定州、辛集)与京津实现公交一卡通行,高速公路ETC主线站覆盖率达到100%,促进了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按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要求,河北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和重点任务,加强与京津实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共建共管共享,努力打造首都生态屏障。污染治理方面,全面完成“6643”工程,四年来(2013-2017年)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水泥产能6778.5万吨、煤炭消费量4400万吨、平板玻璃7173万重量箱,出台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政策性文件,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域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全面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和拔烟囱拆锅炉三大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散煤、焦化、露天煤矿和道路车辆等四个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利剑斩污”“蓝天清水”和环境执法“雷霆”行动,启动保定、廊坊地区禁煤区建设行动和钢铁企业退出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制度、率先组建环保警察队伍、率先开展省对市环保督查、率先启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实现全省域环境空气检测站点全覆盖,圆满完成APEC会议和“9·3”阅兵、全国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空气质量保障,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平均浓度2017年比2013年下降39.8%。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编制完成,与京津分别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引滦入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深入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治理、引黄入冀补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已基本完成并进行了试通水,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出台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圆满完成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工作,四年来全省累计植树造林2000余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河北省把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借力京津的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加强上下游合作,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石家庄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疏储用”四大工程扎实有序推进,保定和沧州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环首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项目—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投产运营,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张家口北汽福田建成投产,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首钢京唐二期2019年底竣工投产。同时,积极推进陕京四线、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压、曹妃甸LNG接卸、张北柔性直流等清洁能源输送通道项目建设,为京津优质清洁供应提供保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3年提高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

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

为加快补齐科技、体制两大“短板”,全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安排部署,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区域体制机制新高地。

第一,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7日批示“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以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这为河北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深入推进与京津合作,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等一批国家级试验区获批;与京津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截至目前,与京津合作共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产业园区55个、创新基地65个、研发平台96家、各类众创空间200余家,吸进140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全国首家也是唯一的国家级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户廊坊固安。其中,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首批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跨区域的试验区,28项改革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果,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廊坊三市与京津站在了同一条创新起跑线上,“石保廊”创新示范区政策全面实施,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集聚。

第二,深入推动体制创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的要求,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一是实现投资一体化。跨区域组建了一批市场主体,与京津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与天津组建了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共同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管理运营。二是实现交易一体化。注重发挥市场化交易机制的作用,出台河北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北京与承德开展了跨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京津冀技术交易河北中心加快建设,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京津实现了信息共享、实时发布和标准统一,并积极探索推进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和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的跨区域交易。三是实现运营一体化。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与京津联合开行了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保定高新区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全权委托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

第三,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基本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涉及河北省的56项试点示范工作有18项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余试点示范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开展外籍人士口岸签证工作;石家庄海关扎实做好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推出17项创新措施;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均已落实到位;在密云水库上游的滦平、丰宁、兴隆、赤城和沽源5县率先启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总投资560亿元的太行山高速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PPP项目,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开发共享,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

持续深化与京津的战略合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与京津共同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对接沟通,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不仅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逐步实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而且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尝试。

第一,建立完善工作对接机制。与京津共同组织开展了17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高层互访,规格之高、密度之大、交流之深、成果之盛是史无前例的。三地建立了省市领导对口交流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议和协同办主任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2014年7月,与京津签署了京冀“6+1”、津冀“4+1”一揽子合作协议,175项合作事项全部完成。此外,签署卫生、人社、养老、文化、体育、司法等专项协议150多个。2018年,京冀、津冀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协议,将共同在雄安新区建设、通武廊区域合作、交通等17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15年—2017年京冀分三批开展互派百名干部人才挂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横向战略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第二,加强公共服务合作。经过共同努力,三地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职称评审证书和部分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有利于三地人才、技术的自由流动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是医疗卫生协作日益紧密。与京津开展合作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达400余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674家,河北省参保人可在北京670家、天津184家医院住院直接结算;打通了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通道,三地老年人养老也可享受原户籍所在地的床位运营补贴,河北省已有9家养老机构接收了京津老年人入住。二是教育合作不断深化。河北省9个市与京津职业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与京津高水平中小学开展了跨区域合作办学,中小学共享北京优质数字资源,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河北省高校与17所京津高校(含部委高校)组建了9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三是文化旅游协同推进。先后成立京津冀图书馆艺术职业教育联盟,石家庄市、廊坊市与京津两市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举办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旅游“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加快推行,京津冀多条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

第三,推进合作机制创新。通过探索,河北省与京津在创新横向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出协同创新共同体六大模式,即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实行“4:4:2”的利益分配模式、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整体托管模式、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异地监管模式、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的科技服务全面对接模式等。“十三五”期间,京津两市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保相关地区28个县(区),三年来(2016-2018年)累计帮扶资金达25.2亿元、扶贫协作项目520多个,对于将张承地区打造成“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同步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有力促进了发展成果共享。

不断优化协同发展的环境

河北省在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和京津配合的同时,积极从省级事权出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持自我革新,改善行政服务,优化政策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交界地区建设管理。为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京津冀产业、城乡、生态、公共服务布局,河北省坚持“一盘棋”思想,深入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廊坊“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等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进行管控,科学确定人口规模和城市开发边界,严格产业准入管理,印发实施《关于落实中发[2017]26号文件精神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形式印发了京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与北京共同编制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廊坊、保定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应急预案,严控房地产过度开发,降低投资开发和生产生活成本。开展区域运输管理政策、执法、信息、标准“四个统一”工作,废止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并研究政策制定出台的协同机制、执法合作机制。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河北省始终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增添协同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自行取消下放省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大幅下降,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全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扎实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印发实施《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创新优化税收服务,对承接迁入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纳税信用等级等税收资质予以互认,在税收登记和发票领用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三是强化政策和要素保障。河北省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落实细则、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从已完成开发整理的耕地储备库中安排一定比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集中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环境容量指标,优先用于承接北京转移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力落实与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议,通过举行银企对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给予贷款支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与科技部、招商集团合作建立了首期规模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注册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投入运营,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注册成立。

近五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协同发展,实现了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河北发展短板加快补齐,京津冀三地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为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提供了示范和样板,是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的战略之举和有效途径,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