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科财经
◎刘逸伦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此前严重依赖线下的捷信能否在2023年前完成数字化“敏捷转型”?
曾经以线下网点销售模式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地建立起消费金融帝国的捷信,近年来不断被曝线下公司裁员。
对此,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表示“不予置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仅去年3月至9月间,捷信在中国的全职雇员减少了1.5万人。
借助技术,捷信正在向全渠道敏捷转型,但外界对其担忧的是,因疫情等原因“临时”被迫转型,捷信开展线上业务的技术储备是否足够?。
裁员风波
近日,有消息称,捷信天津总部2月份大规模裁员,多方信源向《中国科技投资》证实此消息。有捷信天津公司的职员称,“此次裁员涉及挺多部门的,裁掉多的部门有20%。裁掉的都是经验少的,并且抛开疫情,公司本身也准备在2月份进行裁员。”
据了解,自2017年末至今,捷信在深圳、天津、长沙等地分批次地进行人员优化。有的员工称,离职后并未拿到应有的赔偿,对此,捷信方面“不予置评”。
今年2月26日,捷信集团(Home Credit Group B.V.)CEO Ondrej Frydrych发表内部信中称,“公司的转型之旅已经开启,这是公司在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领域取得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改变。未来将专注于与客户最密切相关,能给公司带来最大价值的项目,同时对于即将离开捷信的同事表示感谢。”
相关资料显示,捷信在2019年“瘦身”明显。3月17日,捷信中国发布《捷赢2020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评估报告中写道,截至2019年9月末,目前其在中国设置超过29万个POS贷款点,拥有全职员工4.3万人。
而据去年7月捷信集团发布的招股书所示,截至2019年3月底,捷信在华销售点超过23.9万个,员工5.8万人。仅2019年3月至9月间,捷信的中国员工数量减少1.5万人。
捷信员工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称,“去年全国线下驻店的员工裁掉了很大一批,年底捷信天津总部也有裁掉一些,但没有(今年)2月份这么严重。”
公开资料显示,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份和直辖市、312个城市,与迪信通、苏宁、中域、乐语等全国零售商合作。捷信通过合作伙伴开发潜在客户,并由其将潜在客户引导至POS贷款点,该服务通常有合作伙伴或零售商户的雇员进行。由于技术提高,捷信线下销售点不需要派驻人员协助客户进行贷款,客户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在线上即可完成贷款。
另一方面,据捷信介绍,截至2020年1月,与捷信合作的零售商数量超过29万家,线下的贷款服务网点超过27万个。受疫情影响最新数据显示,捷信合作的活跃合作零售商数量降至26万余家,贷款服务网点也微降至26万余个。
受疫情影响及数字化战略部署,相关人员优化势在必行。捷信中国总部围绕线下业务服务的员工也被纳入优化名单中。此外,捷信天津总部Online(线上)大部门也遭到5%-10%的裁员,而IT部门仍在不断招聘,这显示出捷信对数字化转型技术的渴求。
数字化差距
相较于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来说,捷信的员工数量还是太多了。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7月,招联消费金融员工人数为2000左右,马上消费金融员工人数约为1600人。
截至2018年底,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营收达到百亿级的只有捷信一家,通过对比发现,捷信与招联消费金融2017、2018年净利润相当,营收则差了一个数量级。对于捷信来说,随着融资成本增高,运营和获客成本提升,线下成本压力也逐渐变大。
与捷信较为依赖线下渠道数字化转型处于初始阶段不同的是,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的数字化布局目前已经到了深入发展的阶段“创新驱动发展”。
据马上消费金融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9年9月末,马上消费金融申请专利数量220+,自主研发系统数量700+。整个研发核心战略为“9年计划”,在收入占比上,第一个3年投入3%,第二个3年投入5%,第三个3年投入8%,伴随着收入增长会继续加大投入。
疫情期间,招联消费金融3个职场共854人利用自主研发的线上办公系统正常开展业务,实现了招联成立半年时间内,实现系统整体上云、核心系统去IOE,目前在产品、运营、风控等关键业务领域形成六大核心能力。据招联消金工作人士介绍,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曾担任招商银行电脑部副总经理,常年在招行体系负责IT基础开发工作,因此自招联消金成立伊始便注重数字化技术研发。
对比之下,捷信目前提及的应用聊天机器人、语音机器人、质检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光学字符(OCR)识别技术无纸化申请贷款等技术,2018年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Mel Carvill公开演讲时表示上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如果简单将数字化转型认为是利用“自动化和数字技术应用帮助捷信优化运营成本”,那么捷信的数字化转型离“金融科技”(FINTECH)还有些远。
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在2019年9月公开表示,“FINTECH是新金融公司的标配,体现的是公司认知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是一个里子问题,并不是面子工程。”具备足够FINTECH能力,企业才能实现多层次变现,必要条件有二,一是有感场景,二是有效流量。
转型有难度
据捷信相关资料,捷信从2017年开始执行公司制定的三年发展计划“2020战略”,即大力发展自动化和数字技术,不断完善全渠道网路和着力建构新型分销平台。未来三年,捷信将制订了“2023战略”,向科技驱动型消费金融企业敏捷转型。
对此,某机构高级金融分析师称,“尽管捷信未必是出于疫情来做的数字金融转型战略,但因为疫情线下业务受到重创,该情况使捷信业务线上化临时到位被迫转型。”
然而,该分析师还称,对于捷信来说其转型在研发、运营技术上缺乏积累,同时面临着几个外部环境挑战,线上不是新市场,空间有限,竞争者林立;线上业务开展需有开发、系统等技术团队支撑,系统、风控模型等可以进行采购,但核心风控模型需平台自行研发;疫情期间,消费金融业务量萎缩、资产质量差,人们消费意愿也降低,同时收入受到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也降低;资金面也偏紧,融资成本增高。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认为,消费金融作为目前互联网金融最热的细分领域,参与者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捷信未来主要发力点还是在线上场景挖掘、产品和技术创新、客户体验服务、加强线上线下联动等方面,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培养核心竞争力。”
据接近捷信的有关人士称,“目前捷信线上的重点并不在于获客,其客户数量足够多,未来捷信将更侧重于如何服务已有客户,提高转化率,实现和挖掘更多场景服务。”目前,已有9203万客户下载了捷信金融APP,通过移动端接口进入捷信的服务生态系统。
但正如上述分析师称,疫情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未来捷信是否能实现敏捷转型还有待观察。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14048894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