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9-03-21 23:01:00 访问量: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萍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颜小龙

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8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基本情况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15.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8%,同比增长8.9%;财政总收入102.2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5.3%,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9.1%,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出口总额81.6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1.8%,同比增长37.1%;实际利用外资14567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8.3%,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6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7.3%,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1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9%,同比增长8.9%。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三次产业总体平稳。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5.67亿元,同比增长4.1%。夏粮(早、中稻)播种面积66.19万亩,基本保持稳定,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完成工业增值税14.61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排全省第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6.62亿元,同比增长10.9%,1-5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26亿元,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34.9%。财政金融运行良好。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6.1%,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5.6个百分点。6月末,萍乡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22%,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0.1%,增速均在全省排名第5,四小地市第1。1-5月,全市规模保费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4.17%,增速排全省第五,四小市第二。

供给侧稳中提质

一是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全市休闲农业点657个,新增3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约1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左右。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7个百分点,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加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企业达到87家,安源区、经开区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空压机及上下游产业项目落户莲花,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增添活力。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3%,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8%,较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1-6月,全市接待游客273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17亿元,同比增长33.6%。商品房销售旺盛,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1.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商品房销售额41.98亿元,同比增长36.0%。四是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1-5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00%、40.3%。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399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77%,其中第三产业新增292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9.84%;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17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9.77%。

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一是消费结构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8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8.24亿元,同比增长10.4%。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机电产品及设备、石油及制品、通讯器材、汽车等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投资质量不断提高。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3.6%,服务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市新签约项目229个、签约资金803.55亿元,同比增长40.49%和96.3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比69.43%,项目注册率74.67%、进资率64.19%、开工率55.9%。利用省外资金2000万以上项目125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79.71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三是外经外贸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出口完成81.64亿元,同比增长37.1%,增幅列全省第2。上半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67万美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

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高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的3.2:57.2:39.6调整为3.0:55.0:42.0。二是财政运行质量不断向好。上半年,我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2.22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市税收收入81.95亿元,同比增长29.6%,高于财政总收入增速13.5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0.2%,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开展了萍乡市优化发展环境百日行动,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0.67亿元,同比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7.88亿元,同比增长19.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百元收入中成本为82.2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7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争取列入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18个。1-6月,市重点项目开工在建137项,完成投资187.6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5.2%。伊博智能科技手机、百宏光电、凡卓手机、诚玺电子、优选时代一期等项目已试产或部分投产,中材电瓷圆柱头悬式瓷绝缘子、侨锋实业触摸屏生产线、巴特威锂电池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厂房建设。二是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进展较快。海绵城市建设的6个项目片区169个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海绵城市创新基地实现竣工,海绵城市建设的萍乡做法被列为先进样板,在全国城市排水防涝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进展顺利。寒山水库、萍莲高速、中环北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鳌洲公园、市图书馆、翠湖公园、城市路网提升工程等城建项目按时序要求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打击“两违”力度不断加大,高铁、高速、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果,交通出行更加文明。

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一是民生工程有序实施。上半年,全市财政在民生类的支出达99.66亿元,同比增长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3%。统筹安排21.69亿元推进以“八大工程”为重点的20件民生实事,就业创业帮扶工程成效明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087人,发放创业贷款2.68亿元,直接扶持2101人创业;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有力,湘东区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全省社会养老工作现场会在湘东召开;其他民生事项有序推进。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更有质量。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高考再创佳绩,空军飞行学员录取12人,位列华东地区第一,清华北大上线21人,一本和本科上线率分别为14.76%、48.39%,均高于全省上线率。医疗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获教育部备案成功设立,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市三、四医院及安源区人民医院整合搬迁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着力开展“春季攻势”和“夏季整改”行动,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队伍,实现了精准脱贫大数据APP全覆盖。产业扶贫有力推进,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全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5个,投入资金36064.26万元;培育有扶贫带动作用新型经营主体2821个;贫困户参与的规模种植业94196亩,带动贫困户33412户次;实施旅游扶贫项目52个,覆盖37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433户。

 

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回暖的基础不牢。一方面,中美贸易冲突对萍乡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萍乡市外贸出口受到影响,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也有所波动,将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萍乡市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性仍然没有改变,而传统支柱产业增长过度依赖价格上涨,增长可持续性不强。

二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虽然萍乡市新经济发展不断推进,但总体来说步伐较慢,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成为产业经济的龙头,同时在中央不断加大环保力度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压力增大。上半年萍乡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后,1-6月工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近6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受市场前景不明、投资回报偏低、融资难度加大等影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强。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仅增长1.1%,民间投资增长5.4%,均大幅低于全部投资增速。近期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升级,将制约萍乡市房地产投资增长。

 

未来工作打算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萍乡市“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聚焦扩大有效需求,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优化发展环境,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加强经济监测调度,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一是强化各项指标进展调度。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加强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对表对标,加快任务完成进度。二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精准改造传统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改造电瓷、工业陶瓷、建材等产业,蹄疾步稳推进烟花爆竹集团化发展,逐步退出煤炭产业。突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和海绵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产能倍增、产品高端的主导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突出打造武功山这个龙头,积极争取国家5A级景区验收成功。尽快启动安源景区创5A工作,精心打造一批旅游特色镇村。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城区生活配套服务业,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抓紧项目建设,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首位产业,精心包装优质招商资源,力争每个重点产业集群引进一批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和1家以上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切实解决招工难、融资难问题,推动以商招商。二是全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对重大项目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40个产业项目的调度工作,定期进行现场调度,针对问题进行梳理,强化项目的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紧盯进度目标,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制定出台《萍乡市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建设力度。

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抓好2018年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8个农业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成莲花县大中型油菜基地建设、稻油轮作试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芦溪县银河省级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二是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现代种业、草食畜禽、高效蔬菜、休闲农业”的“1+4”特色产业结构,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一批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湘东为重点、天涯种业为龙头打造全市现代种业核心区,壮大赣西黑山羊、肉牛规模养殖等草食畜禽产业,发展以设施大棚为主的高效蔬菜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和品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连点成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抓好乡村规划、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管控好农村建房、治理好农村污水、建设好文明乡风,从整体上解决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

统筹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一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走向全国“示范”。抓紧完成项目扫尾工作,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既能顺利通过检查组验收,也让广大市民满意,争取在三年综合考评中取得好成绩。总结提升出有特色、可推广的经验、标准,向国家部委展示萍乡市成果,争取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总结大会在萍乡召开。研究制定项目后续运营、维护有关制度办法,确保海绵项目长期发挥作用。二是高质量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进萍莲高速全面开工,加快推进厦渝高铁长赣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鼎大厦、玉湖岛改造工程、城市大厦等项目建设,确保玉湖学校、奥体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南正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市图书馆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翠湖公园、鳌洲公园建成开放,中环北路、杨宣公路建成通车。三是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继续保持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持续巩固和扩大铁路边、公路边、河湖边、城际边、街巷边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战果。要打好城市“双修”攻坚战,积极改造流万片区、富丽昌片区、吉星街等一批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绿地小游园和健身小广场。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动摇,做好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年迎检工作。

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大气、水、土壤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0%以上,PM10、PM2.5年均值实现“双下降”,确保所有断面全面消灭劣V类水、所有河流水库水质不发生恶化、所有河段和水库达到功能性要求,确保土壤环境安全。二是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逐项逐条对照,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梳理森林城市重大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基础数据及附件材料的整理上报,做好验收有关准备工作,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是推进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全力推进山口岩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五河治理工程等13个在建项目,加快完善4项尚未完成的任务指标,全力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努力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百姓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抓好莲花县“脱贫摘帽”,在春季攻势基础上,扎实推进夏季整改和秋冬冲刺,对照脱贫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引导资源要素向两个深度贫困村聚焦。重点推进“两业”扶贫和教育、健康、安居“三保障”等扶贫政策落地,建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二是着力办好以“八大工程”为重点的20件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以“八大工程”为重点的20件民生实事,确保件件有落实、有回音。加强工作调度,强化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倒排工作进度,确保时效和质量。三是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区教育网点调整,安排好调整学校的开学工作,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市三、四医院及安源区人民医院整合搬迁等重大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乡镇、村公共文化设施提质达标工程,推进“四馆”建设,打造“一县一品”文化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