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之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06-19 17:21:00 访问量: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技投资

导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黄河大保护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确定为标志性战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为深入宣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本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发展重点任务、出台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报道。

黄河流域很早就是中国农业经济开发地区。上游的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以及下游引黄灌区都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加快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开发建设,逐步脱贫致富,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重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多年来,我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作用,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发展现状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立法工作。《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黄河保护法》将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围绕取用水总量控制、工业和农业节水、非常规水利用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了许多包含制度创新并且务实管用的举措,重点在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建立健全顶层设计。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的明确部署,印发实施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专项规划,推动全流域深度节水控水。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支持宁夏率先在落实“四水四定”、加强节水控水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二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完成78.5万个取水口核查登记。对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推进34处大型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压减水稻、高耗水蔬菜等种植面积,深化农业水价改革。 

三是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优化调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细化完善干支流水资源分配,持续提升配置效率。黄河不仅彻底摆脱断流危机,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还持续向黄河三角洲、乌梁素海、库布齐沙漠、白洋淀等重要生态区域补水。近三年黄河年均入海水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十几倍。

2023年5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公开招标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发行5年期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债券70亿元。此次发行的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债券发行利率2.71%,认购倍率5.48倍,得到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机构的支持。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黄河流域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贷款投放。农发行近年来持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2023年,农发行预计投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贷款不低于900亿元,重点支持水利建设、生态环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领域,进一步打造“水利银行”特色品牌。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建立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综合调控体系。加快推动流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完善黄河治理法律体系,落实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线。加强跨省区监管体系机制建设,预留必要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分区分类管控。 

推动水系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构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黄河流域农村水系统治理框架。探明水资源在不同功能需求下的高效利用途径,形成示范性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策略。

建立生态脆弱区动态评估体系与响应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脆弱区植被的自然或人工演替规律”“黄土高原土壤流失的合理阈值”等基础科学研究,探索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脆弱区动态评估体系与响应机制。

创新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建立涵盖“生态—资源—环境”全要素的流域监测体系、流域综合协调机制和立体化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整合区域乡村振兴乡镇数据库,逐步开展乡村振兴的系统评价和科学考核试点。

促进能源技术和绿色富民产业协同创新。黄河上游地区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游地区以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推进产业技术向清洁化、低碳化发展;下游地区持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和节水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未来,将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加快推进黄河文化资源调查认定、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以美丽生态和深厚文化振兴乡村。

推动黄河流域“双碳”目标是彰显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2023年4月,中共中央党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黄河流域发展蓝皮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双碳”目标是彰显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黄河流域“双碳”目标不仅是关系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也是关系全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黄河流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电力基地,陕西、山西、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双碳”目标刚性约束将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资源开采和能源开发利用,也将影响和制约全国能源资源保供和经济发展。同时,黄河流域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和相对落后地区,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和弱项所在,“双碳”目标将约束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影响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因此,推动黄河流域“双碳”目标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总体谋划,步调一致,不因为“双碳”目标约束影响黄河流域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因为刚性目标约束波及影响全国的能源供应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大循环,黄河流域推动“双碳”行动必须加强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在绿色技术创新、能源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资源节约、能源低碳绿色发展。

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

2023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完成,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按照《指导意见》,下一步将从推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推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提升、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等重点方向着力,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到2025年,在黄河流域创建60家节水标杆企业、30家节水标杆园区,遴选20家水效领跑者企业、10家水效领跑者园区;在黄河流域,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

沿黄各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

2023年5月,为促进全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甘肃省水利厅联合甘肃省检察院印发《关于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5月至12月,在沿黄9市(州)66个县(区)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未按规定安装取水计量设施、不执行取水量限制决定、违反生态用水管理要求、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等9类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突出违法行为展开。

以违规取用水专项整治为基础,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司法协同,加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依法整治黄河流域各类违法取用水问题,加快推动有关问题整改,从严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有效规范全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有力维护涉水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助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引黄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5%以上;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黄河干支流水质持续改善;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量增长,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水平,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5.5%、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5%等目标;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山东向河南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黄河流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约定,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

自《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山东作为受益方,主动履行约定,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黄河流域面积广大,区内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多,保护与治理工作若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彻底解决难题,黄河流域内跨区域协同治理势在必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黄河水源涵养功能不足、水资源短缺、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河势游荡和“二级悬河”严峻等问题,需要研究径流、洪水和泥沙变化趋势,明晰用水底线;攻克深度节水、水沙精准预报与调控、防洪减灾等瓶颈技术。

二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易退化、恢复难和慢的问题,要聚焦上游青藏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河道与三角洲,开展区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三是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低、能源工业集聚、环境污染积重较深的问题,需要开展水体和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危废处置、大气污染防治等技术攻关。

四是围绕流域智慧管理水平不高、各省区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文化遗产保护和精神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需要开展智慧流域、农业、能源、文化等关键技术和产业模式研究。

五是围绕全流域水源涵养、深度节水、生态保护与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污染治理和智慧黄河构建,亟需创建一批技术示范区,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与辐射推广。

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方向

应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保护和发展,既打好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又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聚焦重大工程、政策创新和试点示范,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平稳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重大工程。与"十四五"规划衔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黄河源、祁连山、若尔盖—甘南、黄土高原、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设一批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工程。推动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支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大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建设流域及地方环境应急物资库。

二是注重政策创新。在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过程中,更多采用经济、市场、法治、科技等手段。加快推进黄河保护立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依法建立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健全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减污降碳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攻关。

三是注重试点示范。通过试点带动、示范引领,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相关领域建立新机制新模式。多层次开展区域、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选择一批"无废城市"开展协同增效试点。在缺水地区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支持沿黄城市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和碳监测评估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在黄河流域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

——2022年11月,科技部公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到2035年,在流域系统治理、智慧黄河场景构建和水工程联合调度等技术方面取得整体跨越,支撑全面实现流域生态环境和水沙过程要素的智慧化监测和管理。

《实施方案》提出6项具体行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坚行动,重点攻克深度节水、水沙精准预报与调控、防洪减灾等瓶颈技术;生态保护关键技术攻坚行动,聚焦上游青藏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河道与三角洲,开展区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则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低、能源工业集聚、环境污染积重较深问题,开展水体和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危废处置、大气污染防治等技术攻关。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聚焦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和气候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规划》提出7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发展;二是推进三水统筹,治理修复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四是加强管控修复,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系统保护修复;六是强化源头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环境风险;七是构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23—2024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正式启动》  

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连续2年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对黄河干流及部分支流的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共排查黄河流域9省55地市,排查面积约13.3万平方公里,累计排查问题点位2049个,共计清理各类固体废物8888.2万吨。

2023—2024年,生态环境部将在巩固好2021—2022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将黄河流域9省的重要支流、重要湖库、重点工业园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纳入排查整治范围,覆盖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对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不断把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推向深入。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主要任务包括五部分内容。一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环境风险防控。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四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

——2022年7月 ,国家文物局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提出至2025年,我国将完成黄河文物资源调查,建立黄河文物资源数据库,发布一批重要黄河文物名录。我国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以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以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主体,适当兼顾黄河故道地区,全面开展黄河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厘清黄河文物的数量、类型、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状况。

《规划》明确,要构建黄河文物展示体系。以黄河文物为主要载体,协同黄河水利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交通遗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以“人类发源”“文明历程”“生产生活”“水利遗产”“水陆交通”“艺术荟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观”“革命传统”九大价值主题为主线,形成黄河文化重要展示节点。

——2022年8月,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的通知

支持建立以财政投入、市场参与为总体导向的资金多元化利用机制。一是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中央财政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用于支持沿黄河省区统筹做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元化投入格局。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沿黄河省区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PPP项目给予支持。三是通过中央财政统借统还外贷资金给予支持。积极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沿黄河省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农田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