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下午,由《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承办的“数字经济与区域发展论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文理楼A311报告厅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浙江、江西、吉林、辽宁、青海等多地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参加。
论坛伊始,《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执行总编李晓娜简介了杂志社调研“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企业的切身感受,助力“循环经济”“设备更新”等重大政策落地实施的宝贵经验,以及在政策咨询和项目咨询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表示,《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愿与各界有识之士一起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下区域发展的破题与解题,一起探讨数字经济中企业的挑战与机遇,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李晓娜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执行总编
论坛由两个主旨发言和两轮圆桌对话组成,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了精准解读,对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生产关系变革进行了深度分析与展望,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路径以及政府、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务实探讨。
主旨发言中,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教授从多个维度剖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导向。
杨尚宝首先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阐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他指出,自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紧密围绕“数字化改造”,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谈及如何把握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杨尚宝强调了数字经济在新时代的战略地位,以及其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他进一步分析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创新驱动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驱动则是实现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尤为值得一提,杨尚宝特别强调了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尊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成果。他指出,要成功开展数字经济转型,必须深入了解并掌握传统产业的技术与技能基础,同时,要构建尊重各类人才,包括科学家、工匠以及技术人员的良好生态,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高涨热情,杨尚宝提醒,更需关注观念层面的转变与深化。他指出,数字经济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社会各界坐下来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杨尚宝 公共政策学者
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产部处长于凤霞女士发表了题为“‘技术+数据’双轮驱动——数字经济新趋势”的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未来展望。
于凤霞指出,在中国,推动数字经济趋势演进的两大核心要素分别是政策引领与技术革新。她强调,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跨越,不仅体现了技术迭代的历史必然性,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押韵”现象,即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技术革命虽形式各异,但内在逻辑与影响深远具有相似。
回顾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于凤霞特别提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战略构想,到2020年进一步升级为“做大做强做优”,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可持续性的新阶段。
在探讨“数据与数据要素X”时,于凤霞深入剖析了通用目的技术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并分享了她参与网约车相关政策研究与制定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了这一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深刻内涵。她认为,除了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外,地方实践的创新与企业主体的作为,同样是影响数字经济趋势走向的关键因素。
最后,于凤霞强调,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开辟了广阔空间。她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把握数字经济新趋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于凤霞 国家信息中心信产部处长
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难点与建议”的圆桌对话环节,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共同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难点与对策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城市运行局副局长高云祥指出,当前基层数据普遍碎片化,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散落的数据资源,是地区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高云祥强调,对于政府,过去单一部门完成单项任务的时代已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经济背景下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协作。由此造成的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显著增加,是制约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的瓶颈之一。高云祥寄予厚望于数字经济本身,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强大潜力和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能。他呼吁,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推动形成跨部门协同合作的新机制,从而释放数字经济在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数字经济处负责人姜霞表示,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建设高度重视,通过成立“大数据中心”为全省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前沿探索上,河北省张家口市凭借其独特的算力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AI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河北省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姜霞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大数据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一是研发投入需求巨大;二是数据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不容忽视;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与探索;四是授权运营方面尚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面对挑战,姜霞表示,河北省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努力克服发展难题,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许江萍指出,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交通、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数字经济的业态获得了快速发展,很多国家级的试点示范城市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能。他认为,在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已经发布和实施的各项数字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正在实施的各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数字化改造的资金利用优惠政策,通过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制定与监管以及促进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要把数字产业化、数据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做好,通过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需求的导向作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及持续的创新驱动,激发数字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两者紧密协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项目的高效实施与持续发展。他还提出,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可以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的省情,积极利用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优惠贷款等资金,大力推进河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化的“项目库”,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促进项目高效落地,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河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金融企业客户部的蔡云朋指出,数据质量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大数据应用效能的提升。他认为,这需要采取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方法论,而且不仅着眼于技术优化,更涉及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及战略规划的深刻变革。蔡云朋认为,提升数据质量,首先是聚焦并深耕于央企内部,央企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其数据资源丰富且质量提升对全社会具有示范效应。其中,首要任务是顶层设计。这包括制定数据战略规划,明确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的地位;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数据质量标准、管理流程、责任分配及考核机制,并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促进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共享。其次是技术支撑。强化技术投入,引入先进的数据清洗、整合、分析及安全防护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高效访问。再次是部门协同。蔡云朋指出,应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数据跨部门流动与共享。在成功提升央企内部数据质量后,该公司将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将这一方法论推广至全社会,助力更多企业和组织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由左至右: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城市运行局高云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数字经济处姜霞、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研究所许江萍、中国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金融企业客户部蔡云朋
圆桌讨论二“数实融合的出路与案例”由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会长苏涛主持。企业界、研究界代表,在讨论中进行了深入分享。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的郑金辉提出,企业当前所持有的大数据不应视为静态的资料库,而应是一个动态进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从资料库向知识库的转化,进而将知识库精炼为经验库,并最终将经验库升华为方法论库。这一过程不仅是数据的资源化,更是数据的资产化,标志着企业在数据利用上正从资源积累的末期迈向资产化探索的初期。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中,大模型作为核心驱动力,在资产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金辉强调,必须迅速识别并锁定关键路径,采取“小步快跑”策略,不断迭代优化,加速推进数据资产化的进程。
国信优易(北京)数据要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胡利勇,深入阐述了该公司在数据资产评估领域的探索与愿景。他表示,该公司正致力于研究制定数据资产评估的标准,力求未来数据资产的登记就像房产登记那样,实现规范化和透明化。为此,他们创新地提出了数据资产评价的“魔方模型”,意在多维度、全方位地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与潜力。胡利勇进一步强调,除了评估标准外,该公司还积极研究数据合规审核机制,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合法流通。同时,他提到数据资产入表,认为这将是数据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的关键一步。他坦言,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克服诸多挑战,包括建立标准化的入表流程。
谈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胡利勇表示,政府在数据服务方面应负责制定规则,为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数据资产的登记,其核心职能在于确权,即明确数据的权属关系,为后续的授权运营奠定基础。他强调,要有效管理数据,首先必须清晰地知道数据的分布与规模,这是实现精准施策的前提。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陈炳才指出,大数据本身虽然具有一些理论和分析方法,但作为人工智能使用的大数据背后还需要数学、物理、化学、认知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演进的思维方式,即将人的经验拆分为具体细致的行为动作、工步、工序,再设计为工艺流程、生产线、供应链。他进一步阐述,当前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端,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但生产端的大数据主要用于改善产品、技术、工艺流程,从自身积累数据,参照同行和其他学科知识建立参数及实验数据库,他举例说,无论是番茄酱原料配比的精确数字化,还是历经三万次实验烧制白瓷的成分配方、数量配比、时间、温度、密封度的匠心独运,都体现了将复杂工艺拆分为标准化工序和流程,进而实现生产自动化与效率提升的过程。陈炳才还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深入探索人体思维的奥秘,将其思维过程信息输入输出、存储、记忆、复制、使用搜寻、用词筛选等要素化、工步化、程序化,并细致分析人类行为动作与心理活动,这样才能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性突破。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廉国恩,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学院自成立以来对培养人才的积极探索。他说,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20年,学院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分析与管理能力;2021年,为拓宽金融领域的应用边界,学院增设了“金融科技”专业,利用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注入新活力;2022年,学院又设立了“数字经济”专业,进一步丰富了专业体系。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学院强调信息技术与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尤其注重大数据挖掘原理与方法的传授,力求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学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师资融合与如何有效对接地方产业亟待解决。同时,受现有条件限制,学生尚难以完全沉浸在真实的大数据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这也是学院未来努力改进的方向之一。
由左至右: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会长苏涛、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郑金辉、国信优易(北京)数据要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胡利勇、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炳才、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廉国恩
圆桌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嘉宾与现场众多与会者积极参与,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与会各方普遍认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真正做到了“干货满满”,让每位参与者都感到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论坛现场的与会者认真聆听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14048894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