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锭明:AI不只是技术,更是认知革命!人类正在“走出非洲”
时间:2025-09-13 14:10:30 访问量: 作者:李晓娜

文/《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李晓娜

导语:当算力成为新时代的石油,AI浪潮难道只是技术更迭?AI与能源碰撞交融时,我们要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近日,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先生做客《中国科技投资》,以其宏阔的视野和深邃的行业洞察,穿透AI热潮的本质,为我们点破这场技术变革的深层价值……

徐锭明:曾任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局长、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主导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编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起草工作并担任专家组组长,推动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在国务院参事室期间,持续参与气候变化、“双碳”目标等政策研究。

 

 

当AlphaGo战胜李世石那一刻,人类就进入了智能时代

 

对于AI,对于变革,徐锭明先生的乐观与热忱超乎我们的想象。

许多人直到 DeepSeek 横空出世,才惊觉 AI 浪潮已悄然漫过脚面;徐锭明先生却早在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信息传出,就给出“人类就已经进入智能时代”的判断。

在他看来,虽然十年前我们普通人距离AI还很遥远,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并不是以参与人数来判断,是以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科技的突破可以产业化为标志的。

他提醒: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现代化人”,不要做缺席者、旁观者,要做新技术的拥抱者、新时代的参与者。

“AI既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立足时代的基本功。它不只是一场科技革命,更是一次重塑认知的伟大变革。”他如是说。

 

谁是史上最大的“井底之蛙”

 

徐锭明先生喜欢在被专访时突然反问,引发思考。他问:“谁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井底之蛙?”在我们的懵懂即将暴露前,他揭晓答案“是乾隆!”

乾隆在位的 18 世纪,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西方已从“手工业时代”向“机器工业时代”跨越,而乾隆朝却处于“康乾盛世”的顶峰。

以乾隆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表面接纳西方技术,实则视其为“奇技淫巧”,对核心技术警惕与压制,强化闭关锁国。

于是,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于是,1840年鸦片战争时,“天朝上国”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康乾盛世”的背后,是制度与文明的路径依赖。传统农耕文明的成功经验,恰恰成了拥抱工业文明的枷锁。

在当时统治者的认知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强化皇权”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唯一方式,他没有预见到工业革命会彻底改变世界格局。

“认知革命,首要的是‘open’。我们要自豪而不要自傲,自信而不要自恋,自强而不要自狂,自力而不要自闭。领导干部更要学习AI。”徐锭明说。

 

保持学习,不要短视,我们正在“走出非洲”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印发,意味着当欧美国家纷纷“all in AI”的时候,我国也将AI上升为国家战略。

 

需要进行认知革命的,不只是领导干部,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要破除认知壁垒,清除心理障碍。

AI在重构千行百业——在知识学习上,AI学得比人类更快、更扎实。我们要跳出固有的经验,找到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人文素养的积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不会过时的。AI或许能在数字世界里模拟万物,却无法真正触摸“夕阳洒在肩头的温暖”,也无法真切体会“失恋时心口的酸楚”。不怕机器像人,就怕人像机器,徐锭明先生忠告大家“千万不要短视”。

AI技术影响深远,它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边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奇点越来越近了。徐锭明先生将AI带来的时代变革形象地比喻为人类进化发展的“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 是目前公认的人类起源假说。几十万年前,原本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智人,开始逐渐向世界各地迁徙扩散。科学界认为,早期人类曾多次离开非洲。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的研究,过去 30 万年里可能出现过多次非洲向外的迁徙,直到约 6.5 万年前的一次更大迁徙才取得成功,智人最终在欧亚大陆永久定居。

(本段文字由AI生成)

“走出非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轨迹和生存方式。AI技术突破也是如此,它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但遗憾的是,它创造的就业机会,与淘汰的就业岗位相比,仍显得微乎其微。因此,AI也带来了就业结构调整、贫富差距扩大、伦理道德问题等诸多挑战。

倘若个体不及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较为强大的自驱力,就难以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

不过,徐锭明先生在提醒大家不要掉队的同时,也给出如下判断:“第一次工业革命培育了一批无产阶级,这一次工业革命可能会催生一批无业阶层。但并不一定非要特别焦虑,无业不代表无收入,无业不代表无供养。”~~~

 

60年工龄“能源老兵”偏爱“AI小怪兽”

 

徐锭明先生是喜欢AI的。他说“AI是只怪兽”时,十指如爪,眼里有光。

作为拥有60年工龄的“能源老兵”,徐锭明先生在能源、低碳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能源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尽头是电力,AI时代四大基础设施是极致算力、高速存储、先进冷却、超级电力网络。宏观视角下,AI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我们需要借助AI的力量,重新认识能源、重新读懂电力。AI时代,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路线在变,经济模式在变,平衡模式在变,运营管理在变。能源革命,随着科技的发展、AI的发展,内涵和外延都在变。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的电能时代、新的电气化时代、新的电驱动时代,进入了由AI驱动的时代。

“今天AI是人类巨量能源消耗者,明天AI是人类能源需求解决者。今天AI是吞金兽、吞能兽,明天AI是产金兽、产能兽!”他满怀信心地说。

 

后记:

与智者对话,如入宝库。每一次专访徐锭明先生,我们总是既期待又忐忑——期待他醍醐灌顶的思想风暴,忐忑他突然抛出的反向提问。

他是智慧的,他总是可以穿透现象看到本质;他更是慈悲的,反复叮嘱“每个人都要保持学习,每一个都不要掉队”。

三小时畅谈,一壶清茶,诸多观点,巨量信息。这一次专访绝非只是一场思想盛宴,因他从不单方面灌输,而是通过反问不断逼着我们打破思维边界,突破认知的局限。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有温度的长者,在用尽全力,引领我们成长。

如此良师益友,这般思想启迪,我们已然开始期待与徐锭明先生的下一次对话。

有缘读到本文的朋友,若是您也有想问的问题,不妨联系我们,让我们把您的疑惑、想法带给徐锭明先生。

当然,您也可以加入我们,一起聊聊AI与能源的那些事儿~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