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银速度”再提速!营收利润双增、资产破7100亿 郑州银行深耕中原交出韧性答卷
时间:2025-08-30 11:57:20 访问量: 作者:中国科技投资

行业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之下,郑州银行却交出“超预期”半年报,用“量质齐升”诠释地方银行的实体担当。

 

 

当区域经济复苏步入攻坚破局的关键期,本土法人银行如何锚定自身定位、主动作为?作为根植河南的本土法人银行,郑州银行(002936.SZ)于8月29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交出了一份承载着责任与实力的“期中答卷”。

 

2025年上半年,郑州银行核心经营数据表现稳健:资产总额达7197.38亿元,同比增长11.47%;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归母净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长2.1%。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行连续两个财报季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更显经营韧性。

 

除了亮眼的业绩数据外,郑州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嵌入区域发展脉络,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为核心宗旨,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在规模扩张、业务转型与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多点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郑银速度”刷新规模跃迁纪录

 

翻开郑州银行半年报,资产规模的增长曲线尤为抢眼。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7197.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3.73亿元,增幅6.41%——这一上半年增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长力度可见一斑。回溯其规模发展历程,从2019年末跨越5000亿元里程碑,到2023年一季度末突破6000亿元,再到2025年一季度末站上7000亿元新台阶。这一清晰的增长轨迹充分彰显了郑州银行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千亿跨越”的时间差——上一次资产规模突破千亿用时三年,而最新的千亿增长周期仅用两年。“郑银速度”的背后,并非是盲目追求体量扩张,而是基于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了规模与实效的同步提升。

 

信贷投放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引擎”。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0.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04亿元,增幅4.75%。从结构看,对公与零售“双轮驱动”特征显著:公司贷款余额2746.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1%,重点支持区域内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个人贷款余额945.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6%,精准对接居民消费与普惠需求,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背景下,郑州银行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多元化经营,实现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为66.90亿元,同比增长4.64%;归母净利润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盈利抗压能力。

 

降本增效是提升盈利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郑州银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4.68亿元,同比减少1.07亿元,降幅6.82%。这一成果源于该行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践行:通过深化业务转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同时提升线上化、数字化运营水平等一系列举措,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盈利增长腾挪出更多空间。

 

投资业务的突破性增长成为盈利端的一大惊喜。今年上半年,郑州银行凭借精准的资产配置与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实现投资收益12.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1.10%,创下2021年以来同期最好表现。资金业务的强势发力,不仅丰富了盈利来源,更印证了该行在业务多元化布局上的成效,为应对行业波动筑起了更坚实的“安全缓冲垫”。

 

风险防控下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郑州银行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实现了资产质量的稳步改善与风险抵御能力的持续提升。

 

截至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1.65亿元,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该行对风险的全流程精准把控:在客户准入环节,建立精细化客群筛选机制;在贷后管理环节,依托数字化工具实现实时监测;在资产处置环节,加快低效资产清理,有效化解潜在风险。

 

各项风险管理指标的稳健表现,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根基。截至6月末,郑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79.20%,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充足缓冲;资本充足率11.85%、一级资本充足率10.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0%,多项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且保持合理水平,为后续发展筑牢了资本“安全防线”。

 

未来,郑州银行将坚持以“内源资本积累”为根本,结合市场环境、融资成本与资本需求,适时开展外源资本补充,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零售转型打造民生金融新标杆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郑州银行零售转型的行动指南。2025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答卷:零售业务收入12.3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56%,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其中,个人存款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正是零售转型成效的最佳注脚。6月末,郑州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2580.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9.18亿元,增幅18.3%,增速稳居国内城商行前列。这既是市场对郑州银行的高度认可,也是其深耕民生金融的必然结果。从经营逻辑看,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优化了银行的负债结构,增强了核心负债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更为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提供了更充沛的“金融源头活水”。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零售转型的另一大亮点。为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号召,郑州银行对核心产品“郑e贷(消费)”实施六大优化升级举措,包括实施调整授信额度与期限、新增存量客户续作营销线索功能、调整落地规则与审批政策、新增后N天免息券功能等,全方位覆盖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大宗商品购置、住房装修等多方面的消费融资需求。

 

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6.95亿元,较年初增加35.5亿元,增幅20.72%。更难得的是,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仅为0.67%,较2023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增速与资产质量”的双向平衡。

 

回望2025年上半年,郑州银行用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地方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初心方面的主动作为。从规模跃迁到效益提升,从风险防控到零售转型,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实践,每一项突破都彰显着这家地方银行的责任与担当。站在2025年下半年的新起点,郑州银行将以更强劲的发展韧性、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更多“郑银力量”,书写地方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