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陈兵
导语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作出全面部署,旨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是继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层面对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公布。这份重磅文件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政策梗概
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增加到9.4亿人。
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市发展也站上了新起点,面临着新的形势。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也要看到,我国城市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大城市虹吸效应导致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同质化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县域人口外流等。此外,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交织叠加,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相互作用,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应对这些挑战。
今年7月份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这份意见正是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指南,它紧扣会议部署的‘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城市工作七大重点任务,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目标的具体实施路径。
城市是复杂的有机生命体。意见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意见部署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等重点任务。
此外,意见就加强组织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城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全面转型提供全方位保障。
意见提出多项目标要求: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政策亮点
城市发展理念更强调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意见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出 “五个转变”,即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这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理念创新。
城市体系结构优化更具系统性。意见不仅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还明确提出增强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了从世界级城市群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多层次、互补性的城市体系结构。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更注重因城施策和存量激活。意见更加强调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如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智能建造、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首次提出要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存量房屋和低效用地,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城市生活空间营造更加聚焦高品质和全链条。意见特别提出从住房到基础设施再到公共服务,全方位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
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具深入全面。意见提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更加全面深入,全面提升城市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机会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机会。科技创新企业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数字底座的大好形势下,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研发投入机会。与先进制造业、智能建造、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等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机遇,促进其快速成长和壮大。
建筑与房地产企业发展机会。系统推进 “好房子” 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将为建筑与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开发企业发展机会。在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利好促进下,从事城市更新和存量资源开发的企业带来大量的项目机会和业务拓展空间。
环保与新能源企业发展机会。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将为环保与新能源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文化相关企业发展机会。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企业,动漫、影视、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将获得更多展现机会。
地方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地方政府通过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以及安全韧性和文化能力等一系列举措,地方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跨越式提升,地方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将会跨越式实现。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