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动能系列之一——发展为了人民,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2024-01-19 16:49:39 访问量:

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是平均主义和少数人的富裕,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蕴含“共同”和“富裕”两层含义,“共同”涉及“缩小差距”“共享”“公平”。本文从如何统筹好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入手,介绍数字经济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解析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在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基本思路。
数字经济能够“做大蛋糕”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高成长、强扩散和广覆盖等先天优势和本质特征,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

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力“做大蛋糕”,具体分析来看:

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加速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能够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此外,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区间、行业间、产业间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数字产业化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等,引领和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依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生活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测算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增速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6.7%。而且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有助于创造新财富,数字业态加速崛起有助于增加新财富,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有助于产生新财富。比如,数字技术与制造场景融合不断走深向实,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6月,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0.1%、78.3%,比2012年分别提升35.5个和29.5个百分点。

就国际看,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数据跨境流动和发展:数据为谁而流动?》指出,中国和美国参与数字经济的程度最强,占全球最大数字平台市值90%,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跻身七大“超级平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数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速度发展最快、创新最具活力、影响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我国共同富裕必然要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来积极有序推进,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分配的三个层次

数字经济新动能系列之一——发展为了人民,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图片来源:五矿信托

数字经济能够“分好蛋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在核心内涵与发展路径上紧密契合,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网络赋能”“平台赋能”“数据赋能”等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化、城乡资源共享化、就业机会多样化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具体来看:

一是“网络赋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推进信息基础设 施的普及,尤其是 5G 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能力支撑了“万物皆可联”,持续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带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为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

二是“平台赋能”,促进协调包容发展。数字经济借助平台等重要载体,将更好地连接万物、 汇集资源,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优势发挥合力,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信息流动快、进入门槛低、创业成本低以及创新要素精准匹配等优势,让人人有机会获得包容性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技能,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与多样化就业生态,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效率。

三是“数据赋能”,提升普惠服务的精准度。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大力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同时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加持下,将加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因此会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社会治理的精细度,保障更多社会资源均衡分配,扩大优质资源的全社会合理流动,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要素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快速流动,提高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提升跨区域办事效率,为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应用持续提升重点民生领域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数字创新应用,能够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企业等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海量搜索”向“一键获取”转变。

怎样通过数字经济 “切蛋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在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四大差距”)上取得积极进展,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到2030年,在加速弥合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等差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施方案》从缩小“四大差距”出发,提出了在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等四方面13条务实举措。

1. 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收窄区域鸿沟

数字经济依托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和信息,具有易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流动的特征,能够在产业平台赋能下整合较为分散的产业链,或者推进低端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并且保证生产端与消费端可以有效匹配,有利于构建新型区域空间组织形式,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加快促进东中西部取长补短,推动东部地区先进技术支持中西部地区转型升级,为中西部产品进入东部市场创造便利。

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充分盘活空间上难以移动的土地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达地区便可以解放生产力,转而投入增强数字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围绕数字产业、智能产业、云端经济等新兴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利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激发产业潜在高附加值,创造更丰富更优质的社会财富。

《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组织实施云网强基行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推动区域间产业互补、技术协作、 人员互动,加强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

2.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鸿沟

除了东西部协同发展以外,农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洼地”,是数字经济渗透发展的着力点。虽然我国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但仍然需要有效机制与手段保障脱贫成果长效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够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很多在一、二线城市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乡村地区往往难以通过简单复制取得同样成功。

再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例,全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民依托便捷网络加速发展农村电商,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

中国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通过“一屏”接触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更丰富的市场资源。在下沉市场中仍然需要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数字化,依托实际需求开发数字产业,因此要加强农村地区创业创新能力。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开展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发展“数商兴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强化农产品经营主体流量扶持,借助互联网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3. 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缩小群体鸿沟

《实施方案》提出,一是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加快提升不同 群体对于数字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富民”潜力。

二是实施“信息无障碍”推广工程。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定需求,持续推动各类应用的适应性改造,持续提升数字经济“便民”作用。

三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探索适合新就业特性的社会保障参保办法,指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和调整劳动规则,对相关企业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惠民”保障。

4. 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跨越基本公共服务鸿沟

《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普惠性成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比如,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通过5G远程课堂,无论身处山区还是牧场,学生们都可以共享共用来自大城市的优质课程资源。再比如,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通过5G技术,可以开展远程诊疗、远程手术服务,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红利。

编辑整理:罗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