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全力支撑张家口“两区”建设
2019-02-23 16:29:00 访问量:

张家口: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全力支撑张家口“两区”建设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白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张家口市确定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承担着为首都提供优质水源和优良生态环境保障的重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张家口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产业绿色转型与升级方面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强生态建设,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路子”也是习总书记2017年1月23-24日视察张家口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新时期的张家口,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生态优势,推动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绿色能源、冰雪产业、旅游康养、特色农业、大数据等绿色产业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样板。

聚焦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首先,积极发展风电产业。高标准建设2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力争到2021年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00万千瓦,2035年达到2000万千瓦。加快风电产业上游的风电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加快风电下游产业及一体化储能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建设,通过风、光、储多组态联合保障平稳可控的绿色电能输出。

其次,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着力建设光伏热开发应用基地,因地制宜地推广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城乡“光伏+”综合利用工程,在怀来至崇礼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廊道,利用荒山、荒坡推进一批大型地面电站建设,力争到2021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700万千瓦,2035年达到3000万千瓦。以坝上地区和崇礼为重点,加快发展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重点推进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到2021年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到2035年达到100万千瓦。

第三,培育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抓手,加快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实施发、储、输、用四大工程,推进低碳奥运专区、洋河新区可再生能源科技城、综合商务区、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建立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生物质能等清洁型能源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广“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逐步向电能替代、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将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落实扶贫开发机制。力争到2035年,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研发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建成世界知名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交易中心,具备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示范及推广能力。

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产业

首先,加快发展冰雪体育产业,以2021年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的世界锦标赛和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以国际化、专业化、大众化为方向,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创意产业互动融合,建设崇礼冰雪文化产业园,打造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建立冰雪运动学校。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

第二,稳步发展冰雪服务业。全面启动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加快冰雪运动和相关人才培养,抓好张家口学院冰雪学院、北方学院和市职教中心相关专业建设,支持宣化二中建设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户外学训基地和全国首所体教结合的冬奥专业学校。设立张家口冰雪产业研究院,系统推进冰雪产业的发展路径、政策体系、空间布局等基础研究。兼顾冬奥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在崇礼等地启动建设一批公寓式酒店和庄园式民宿。对标奥运食品标准,推进建设冬奥食品供应基地和供应链。

第三,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业。鼓励宣工、宏达等一批工程装备企业进军冰雪装备制造领域,紧紧把握冬奥会机遇,积极抢占后发优势,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引进国际先进冰雪运动器械和装备制造技术,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冰雪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造雪机、压雪车、索道、滑雪板、雪杖、滑雪服等领域培育一批冰雪装备知名品牌。发展冰雪装备商贸会展服务业,培育互联网+、连锁经营、大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业态,做大冰雪体育装备用品销售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建设万全冰雪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基地等一批集设计、生产、展销、经营于一体的国家冰雪产业装备基地。

发掘冰雪、草原、温泉、历史文化等特有元素,发展旅游康养产业

第一,大力发展冰雪生态旅游。依托冬奥客流集聚效应,打造集娱乐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国际著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优化冰雪体验旅游环境,开展“冰雪华夏”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将生态景观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促进运动体验式冰雪旅游产业体系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建成集滑雪、休闲、观光、温泉旅游为一体的冰雪生态旅游产业带,使张家口由冰雪旅游资源大区转变为冰雪生态旅游产业强市,由滑雪赛事举办大区转变为国际滑雪旅游冬奥城、国际冰雪温泉养生度假胜地。

第二,加快发展草原生态旅游。整合草原旅游资源,坚持观光、度假并重,加大复合型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打造大草原绿色旅游,将草原天路打造成为“景点最集中、面积最大、自驾路线最长”的黄金旅游带;建设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和国家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草原音乐节等多元化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建成户外狂欢运动胜地。

第三,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依托“华北最大湿地群”,在严格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开发湿地观光、湿地科考、湿地休闲度假、节庆等系列湿地旅游产品,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博物馆、湿地剧场、观鸟栈道、水禽栖息设施等,建设环湿地康养休闲基地。

第四,深度发展温泉康养旅游。以赤城、阳原、怀来丰富的温泉资源为核心,充分挖掘温泉资源特色和本底文化内涵,提升“关外疗养胜地”、“关外第一温泉地”品牌,推动基础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和各类健康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基地,形成张家口特色养老品牌,采用医养结合养老、休闲旅游养老等特色养老模式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张家口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第五,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综合体。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民俗、军事遗址、葡萄栽培等,开发历史品鉴、寻根访古、文化体验、军事拓展、红色教育、民俗活动和长城文化等,重点建设中华三祖文化寻根谒祖旅游区、泥河湾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张库古道文化旅游区、蔚州民俗文化旅游区、鸡鸣山驿文化旅游区、葡萄(酒)品游大区,构建蔚县-鸡鸣驿-康保县民俗文化旅游带。

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做精做优特色农业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杂粮业。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调减坝下地区玉米面积。保持张杂谷领先地位,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大力发展抗旱耐寒的燕麦、亚麻等作物,推广旱作雨养农业技术,提高燕麦知名度,利用已获得国际认证的40万亩有机燕麦基地,建成“张家口冀北有机燕麦带”。提升杂粮杂豆竞争力,积极开发杂粮即食食品、杂粮黄酒和营养杂粮速食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以生态建设促进林果产业发展,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在坝上地区推广种植大果沙棘、枸杞等灌木林,在蔚县、阳原县等地大面积发展杏、杏扁等生态经济兼用林,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积极发展赏花、摘果为主题的观光旅游。

三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以打造京津优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围绕乳业、果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建设涿鹿、蔚县、张北、沽源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察北、阳原、怀来3个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打造奥运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以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核心,扶持大数据产业

第一,建设全国数据交互重要枢纽。以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核心,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和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重点行业和企业等云计算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引进国网节能公司、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外云服务企业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全国互联互通云服务平台。

其次,做大做强数据服务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私有云及混合云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云计算系统集成企业,面向京津冀地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能源产业等重点行业和政府公共服务研发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大力引进京津地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围绕京津冀地区优势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和居民信息消费热点,发展面向京津冀的行业服务、民生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以大数据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数坝”,到2021年,服务器运营规模达到150万台。

最后,培育大数据设备制造业。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重点突破虚拟化、负载均衡、云存储以及绿色节能等云计算核心技术,支持适于云计算的服务器产品、网络设备、存储系统、云服务终端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智能发展电子设备制造业,多元化发展大数据相关设备制造业,建成京北大数据设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