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万能险新规:禁止开发短期产品
时间:2025-05-02 21:56:59 访问量: 作者:暂无

编者:胡芳日

引言:

近年来,万能险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销售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部分万能险保障期限短、保障水平低,未充分发挥保险保障本质功能的问题;部分保险公司在万能险账户设立、结算、注销环节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少数万能险资金投资激进,在集中度、关联交易、非标投资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此次金融监管总局出台该通知,旨在规范万能型人身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随着政策的落实,将有效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产品设计和销售行为,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增强市场信心。

 

政策概要:

(一)规范产品发展。明确万能险提供最低保证利率,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同时,对期缴万能险适当提高基本保险费上限,鼓励发展长期万能险。

(二)进一步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引导保险公司拉长万能险保障期限,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万能险,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

(三)强化账户管理。一是对账户设立、存续、注销进行全流程规范。二是重点规范结算账户。

(四)强化资金运用监管。对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等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禁止通过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对万能险资金投资非标不动产和非标金融产品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

(五)强化销售管理要求。要求公司加强销售人员分级分类和产品适当性管理,防范销售误导。制定销售“负面清单”,列举保险公司销售万能险不得存在的六类行为,禁止保险公司通过为万能险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等方式,异化万能险产品属性。强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强调对最低保证利率调整、账户注销等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事项,要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告知消费者。

 

政策亮点:首次允许最低保证利率调整,遏制激进投资,强化消费者保护

新规通过“利率弹性化+期限长期化+账户透明化+投资审慎化”的多维改革,推动万能险从短期理财工具向长期保障工具转型,既防控行业系统性风险,又为消费者提供更稳健的保障选择。

(一)首次允许最低保证利率调整

此项创新性规定突破了传统定价机制的刚性约束,首次构建了动态利率调整框架。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原有固定保证利率易导致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积聚。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全行业万能险平均结算利率较合同保证利率平均高出120个基点,长期刚性利差维持压力显著。新规引入最低保证利率调整机制后,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最近季度风险综合评级B类以上等约束条件下,通过精算模型对保证利率进行±30个基点的动态调整,将为行业创造了约2.3万亿元的弹性风险缓冲空间。 

 (二) 产品期限与保障功能强化

一是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产品:全面叫停短期理财型万能险(如3年期快返产品),要求保险期限不得低于五年,并通过梯度退保费用、延迟持续奖金发放(不得早于第五个保单年度末)延长实际存续期限。二是保障属性绑定与保额要求:仅允许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设计为万能型,剥离健康险等短期产品的理财化倾向;同时规定身故保额不低于基本保费的20倍,强化风险保障功能。

(三)资金运用监管收紧,遏制激进投资

一是集中度与关联交易限制。对非标资产投资设置严格上限:单一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20%、股权基金投资≤30%、不动产金融产品≤25%(AAA级信托除外),并禁止通过嵌套、通道业务规避监管。二是非标资产比例控制。万能险账户投资非标资产(如未上市股权、不动产)合计不得超过账户价值的45%,其中非公开交易资产≤40%,单一项目投资≤5%。

 (四)规范销售行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次新规构建了"需求端保障升级-销售端行为规范-信息端透明强化"的三维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一是明确销售“负面清单”六项禁令。禁止弱化保障属性(如仅宣传“利息”)、混淆金融产品、隐性担保收益、变相缩短存续期限等行为。二是对销售人员实行资质与分级管理。要求销售人员具备一定经验、通过专项培训及测试,并实施分级管理,防范误导销售。三是在争议解决机制上,新规创造性地引入"监管介入前置程序",要求保险公司对涉及结算利率争议、账户注销纠纷的投诉,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内部审计程序,并同步向监管总局报送争议处置方案。

 

发展机遇:长期保障型产品市场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在规范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风险收益特征合理的万能型人身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一些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保险公司可能会在监管压力下进行调整或退出市场,这将促进保险市场的整合,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长期保障型产品市场将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随着监管层明确禁止五年期以下产品开发,并建立退保费用与持有年限反向挂钩机制,市场供给端将加速向长期保障型产品转型。根据保险行业协会预测,2025-2030年五年期以上万能险新单保费规模年均增速有望达到18%-22%,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二)保险行业内部整合与头部企业扩张机遇

一是市场份额集中。监管加强使得一些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能力弱的中小保险公司面临较大合规压力,可能会收缩业务甚至退出市场。这将为头部保险公司带来市场份额扩张的机会。二是业务结构优化。头部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政策契机,优化万能型人身保险业务结构。加强对保障型万能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高风险、短期理财型产品的依赖,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规的实施为保险行业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制度性契机。

一是风险管理技术提供商的机会。随着监管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保险公司对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的需求将增加。金融科技企业若能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实时的风险监测系统等,将有机会与保险公司合作,获得业务增长。二是信息披露与合规服务提供商的机会。政策强调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险公司需要专业的服务来满足监管要求。提供信息披露系统、合规咨询等服务的金融科技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