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境金融18条:破解企业“走出去”融资难、汇率风险高等核心痛点
时间:2025-05-02 22:02:26 访问量: 作者:暂无

编者:罗冉

导语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具备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总量的47%。上海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文件梗概

《行动方案》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突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前进、成效显著,特别是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行动方案》这18条重点举措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便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包括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和展业流程、完善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

二是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提高全球经营背景下的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包括开发多样化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三是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包括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开展贸易再融资业务,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资金跨境融通。

四是加强保险保障,提升全球经营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水平。包括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

五是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包括增强重要金融平台配置全球资源功能、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完善各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内容亮点

1.优化业务流程:优质客户可以免于逐笔审核单证,优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等一系列优化流程的措施,力求为“走出去”企业构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金融服务环境。

2.全球资金池“零时差”管理:上海自贸区全功能资金池支持企业集团实时调拨全球资金,单日处理峰值可达10万笔,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80%;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自主借用外债额度提升至1000万美元,融资成本下降2个百分点。

3.汇率避险“中国方案”: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产品,企业可定制“阶梯式行权”策略,锁定远期汇率波动风险;对年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政府承担50%的汇率避险担保费用。

4.融资租赁“跨境融通”:融资租赁公司可将在境内收取的外币租金用于境外项目投资,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推动国产大飞机、新能源设备等高端制造“出海”。

5.保险保障“安全网”: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突破1万亿美元,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8%的国家,企业海外应收账款坏账率从5%降至1.2%;首创“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年度保费补贴达30%。

6.绿色金融“外债红利”:研究制定绿色外债专项政策,科技企业跨境融资额度提升至5000万美元,利率较普通外债低1.5个百分点;支持发行“碳中和挂钩债券”,募集资金专用于新能源海外项目,已落地东南亚光伏电站项目融资12亿美元。

7.FT账户再创新:支持银行基于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发存款产品,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参考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定价;支持符合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提供结售汇及资金收付服务相关要求的银行,通过创新自由贸易账户服务为跨境电商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结算服务。

 

政策机遇

1.金融机构

在企业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多个场景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新业务。例如,银行可以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开发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基于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发存款产品,让“外来外用”资金愿意来,留得住;针对当前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单一融资,金融机构可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咨询”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等等。

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

加入CIPS,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可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外汇交易中心能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提供外汇流动性管理及兑换服务。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中国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领域的布局,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是一个以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跨境支付方案,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2022年,货币桥项目成功完成了基于4种央行数字货币的首次真实交易试点,目前已宣布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

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机构可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活动,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银团贷款需求。未来,国家还将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银行在沪设立跨境银团贷款中心。

2.企业

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更强,跨境结算速度更快。银行将逐步实现资金跨境支付自动化处理,延长对重点企业集团跨境资金池等业务的服务时间,实现全球资金实时调拨。CIPS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网络,实现跨境结算“秒级到账”,较传统SWIFT系统效率提升3倍。

出口企业可以获得更大力度的保险支持,可享受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更高,获得高质量的再保险服务。据了解,截至3月末,已有22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再保险分公司等机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业务起步平稳,登记规模已超1100亿元。

对外支付结算更多使用人民币,建立上海市重点领域国有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工作评价机制,鼓励“走出去”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结算,并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各类企业使用人民币。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