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宋金泰
导语: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2025年5月13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系统规划了未来两年数字乡村发展的实施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梗概:
《工作要点》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部署了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有力支撑守牢“两条底线”、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9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旨在全方位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亮点:
1. 数字基建“强基工程”
提出“村村通5G、户户享千兆”目标,要求2025年实现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率超90%,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100%。同时,部署农业物联网、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智能设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网络。
2.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首次将“双碳”目标纳入数字乡村建设,推广光伏智能温室、AI节水灌溉系统,要求新建农业数字化项目节能减排效率提升20%以上。聚焦粮食安全与产业提质,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普及率提升至50%,建设100个国家级数字农业产业园,推广“AI+种养”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智能预警等场景全覆盖。
3. 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全覆盖
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承包等区块链数据库,确保数据透明可追溯。在100个县开展农村数据确权登记,探索土地流转、农资交易等数据资产化路径,推动建立区域性农业数据交易中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
4. 公共服务数字化普惠行动
完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下沉;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数字平台,实现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一站式服务。创新“农民数字合作社”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工代训等方式,让农民深度参与数字项目建设,确保其成为受益主体而非旁观者。
5. 数字生态培育计划
实施“十万数字新农人”培训工程,扶持农村电商直播基地、智慧物流节点建设,打造县域农产品电商品牌矩阵。以县域为单元,支持“一县一云”建设,培育数字文旅、智慧康养等新业态,目标到2025年县域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
发展机遇:
《工作要点》的实施将催生万亿级市场空间,为各主体带来历史性机遇:
1. 农业科技企业迎来爆发窗口
政策的实施将激发乡村地区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这将加速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科技水平的提升,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智能农机、农业AI算法、遥感监测等领域需求激增,预计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头部企业可通过“技术输出+运营分成”模式,深度参与数字农场建设。
2. 乡村新业态孕育增长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的发展前景和创业机会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流乡村,投身于乡村的创业创新活动。这将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改善乡村的人才结构,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播电商、预制菜供应链、乡村旅游数字平台等赛道将加速成长。县域可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爆品IP”,如黑龙江五常大米区块链溯源系统、浙江安吉民宿智慧管家平台等。
3. 农民就业岗位增加
数字乡村建设将推动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如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这将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乡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数字农技员”“乡村数据分析师”等新职业涌现,预计创造超300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工返乡创业可通过短视频营销、社区团购等轻资产模式实现快速增收。
结语:
《工作要点》既是乡村振兴的施工图,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宣言书。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政策将重构生产要素、激活乡村价值,最终实现“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的愿景。政府、企业、农民需形成合力,共同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书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迈向智慧乡村新时代。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