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陈兵
导语: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通知》简介
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以下简称《要素条件》),将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四个层级进行培育。
基础级智能工厂聚焦数字化改造、网络化连接开展建设,推动数字化普及。
先进级智能工厂在自评为基础级智能工厂前提下,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开展建设,打造区域行业领先的发展标杆。基础级和先进级智能工厂均须满足《要素条件》要求。
卓越级智能工厂按照《要素条件》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开展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发展标杆。
领航级智能工厂按照《要素条件》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开展建设,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发展标杆。
《通知》亮点
1、分级培育体系创新。政策将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进行培育。这种分层级的培育方式能够更精准地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避免 “一刀切” 的政策模式。
2、技术应用创新。在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的培育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深度应用。例如,领航级智能工厂要求在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开展智能化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成式设计、跨领域创新、性能功能自优化等,这体现了对新兴技术的重视和引导,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 年版)》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涵盖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这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建设参考和实践方向,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
3、培育模式创新。政策促进构建点、线、面推进工作体系。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向面上普及,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和免费诊断服务,扩大自评估覆盖面;推动先进级智能工厂向线上推广,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培育计划与支持政策;推动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点上突破,加强各类科技计划与智能工厂建设需求的协同攻关,实现创新突破。
相关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份,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智能排产调度、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代表了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领先水平。以下相关发展机遇可以关注。
1、技术升级与改造投资机会。培育行动要求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企业需要投资于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如购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 MES 系统、升级工业网络等,以满足不同层级智能工厂建设要求。对于有条件企业,在向卓越级和领航级迈进时,还需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用于研发设计、生产优化、质量检测等环节。
2、产业链整合投资机会。为了实现智能工厂的高效运行,企业可能会投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例如与供应商共同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投资物流配送的智能化改造,或者与客户合作开发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3、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发展机会。引导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提高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天津为例,通过培育智能工厂,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4、带动地方投资增长。企业为了达到智能工厂不同梯度的要求,需要在设备更新、技术研发、软件应用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同时也吸引了相关配套产业的投资,如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工业软件开发商等,从而拉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智能工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能够增加企业的产出和利润,进而促进地方经济总量的增长。
在关注发展机会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困难和挑战:高端技术国产化率低。高端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仍不足 40%,尽管 2025 年国产工业软件在智能工厂的应用占比将提高至 55%,但一些关键的 PLM 和 SCADA 系统的国产化率分别为 60% 和 45%,仍有提升空间;人才短缺。2025 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缺口达 120 万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智能工厂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链协同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以提升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建议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结合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的四个层级要求,制定明确的智能工厂建设规划,确定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应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智能工厂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支持等。按照政策要求,积极组织申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项目及其他相关智能制造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