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儿不用愁,政府来解忧”!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力支持托育服务
时间:2025-07-12 17:28:26 访问量: 作者:暂无

编者:宋金泰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育儿压力不断上升,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出生率降至6.39‰,创下历史新低,2024年出生人口为 954万人,出生率为 6.77‰。随着育龄女性数量持续减少、结婚登记下降、生育意愿低迷等因素,预计2025年全年出生率将低于2024年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千人口托位数列为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提出“到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托育服务作为生育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家庭育儿成本、女性就业参与率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近年来,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建立,但托育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价格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5年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进入系统性、制度化、规模化推进的新阶段。

政策梗概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到203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体系,显著降低家庭托育成本,基本满足群众对普惠托育服务的需求。同时,《意见》提出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1”是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发挥示范引领、培训指导、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功能。“N”是包括社区嵌入式托育点、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社会办托育机构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服务供给格局。 主要任务包括发展社区托育服务,以地市为单位统一规划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网络;推动用人单位办托,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开展订单签约、婴幼儿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等服务。    

此外,《意见》还从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减免、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一揽子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及时解决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发展机遇

1. 托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逐渐形成需求刚性

政策坚持普惠优先,明确提出“普惠性托位占比不低于60%”,通过公建民营、购买服务、价格指导等方式,确保托育服务“可及、可负担”。以地市为单位,统一规划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网络,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设施、场所等公共服务资源,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房屋场地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满足基本的安全条件,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同时,鼓励各地出台入托补贴、育儿津贴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随着“三孩政策”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逐步落地,以及家庭对高质量托育服务需求的提升,托育服务正从“可选”变为“刚需”。预计到2030年,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

2. 托育机构站上扩张发展窗口期

《意见》明确要求,2025年全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性托位市场缺口66万个,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推动公建民营、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全国总工会连续三年累计下拨2250万元补助300家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鼓励各级工会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下一步,全国总工会将加强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沟通联系,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具备运营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机构将优先受益,迎来快速扩张的窗口期。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资本机构布局托育行业,如华媒控股(000607)、孩子王(301078)、悦心健康(002162)等。随着政策落地和市场扩容,托育行业将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优质机构将获得更多融资与资源整合机会。

3. 产业链协同发展,配套服务需求激增

“1+N”托育服务体系的枢纽,既设置一定数量的示范性托位,又集成托育人员实训、家庭育儿指导、托育服务示范、行业服务监管等功能,为区域内托育服务发展提供支撑保障。目前中央预算内资金已支持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347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从“硬投资”和“软建设”两方面着手,持续加力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托育服务的发展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包括设施设备:儿童家具、安全监控、教学玩具、环境布置等;课程研发:早教课程、数字化教育产品、AI互动内容;人才培训:托育教师、育婴师、营养师等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旺盛。

4. 科技赋能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鼓励智慧托育平台建设,推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托育场景中的应用,科技赋能正加速托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广阔的市场机遇。随着育儿家庭对便捷、高效服务需求的增加,智慧托育平台、智能硬件、在线课程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激增。托育机构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如智能监控、健康监测、在线家园互动等,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数字化平台助力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满足婴幼儿多样化成长需求。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托育平台已对接1000多家托育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构数据高效收集与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科技应用还优化了运营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增强了机构的竞争力。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托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为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语

《意见》不仅明确了托育服务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更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托育服务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个体化”向“体系化”升级,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托育行业正站在风口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托育机构而言,唯有把握政策红利、深耕服务本质、拥抱科技赋能,方能在这场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事业中,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赢得未来! 

注:此文之作研究学习之用,不做任何投资建议,读者风险自担。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