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胡芳日
引言: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我国解决 “三农” 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战略。尽管前期在政策推动下,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匮乏,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将有助于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推动农村资源资产盘活、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政策从四大领域提出金融支持措施:
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从四大领域提出金融支持举措:
1.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
2.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拓宽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丰富债券、理财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供给,助力农民增收。
3.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通过投贷联动、组建银团、项目打捆打包等方式提供融资方案,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综合服务,推动县域城乡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4.健全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政策工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四大政策亮点:
1.聚焦粮食安全核心领域:首次明确将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作为信贷倾斜重点,针对性强化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2.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针对农村特色产业,提出开发专属金融产品,通过“一链一策”精准对接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推动乡村产业“特而优”“特而强”。
3.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范围:鼓励各地探索农业设施、畜禽活体等新型抵押物的确权颁证与抵押登记,打破传统抵押物局限,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
4.强化政府性担保增信:明确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增信,降低融资门槛,缓解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的融资约束。
乡村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1.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拓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可通过创新抵押担保、产业链金融等方式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加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乡村产业升级动能增强:“土特产”融资模式与产业链金融结合,将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粮食主产区可借助信贷倾斜发展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产区通过“一链一策”融资做强深加工(如冷链物流、预制菜),延伸价值链。
3.农村资源资产价值释放:农业设施、畜禽活体等确权颁证后,农村资产流动性提升,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4.金融机构农村市场空间扩大: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可通过开发专属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助力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业务场景扩容,可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县域建设开发专属产品,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土特产”产业链金融、农村基础设施REITs等,拓展万亿级农村金融市场。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