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宋金泰
导语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与我国转型交汇的关键期,服务贸易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服务出口增速连续多月快于货物贸易、全球服务贸易,预计达到4.0%的增长。为进一步加力发展服务贸易,为企业出海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9月24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13项举措打通资金、便利、创新、市场全链条,标志着我国从货物贸易大国向服务贸易强国转型加速。
政策背景
从全球维度看,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的增长引擎,从2024年7.5万亿元服务贸易总额到2025年出口增速的持续领跑,我国服务贸易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稳步迈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更让数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业态成为竞争焦点。但与此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蔓延,国际服务市场准入壁垒仍存,我国服务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与风险挑战加剧。从国内发展看,2024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2025年1至7月,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5.3%,增速较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快8个百分点,其中旅行服务出口增幅更是高达62.9%。但短板同样明显,如新兴服务领域占比不足、企业融资难、数据跨境流动不畅等问题,亟需政策精准发力破解。在此背景下,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措施》,这既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举措,也是培育外贸新动能、稳定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更是回应了企业最关心的“钱从哪里来、货往哪里走、风险怎么控”的迫切需求。
政策梗概
《措施》以"扩规模、优结构、强支撑"为核心目标,涵盖资金支持、便利化提升、创新驱动、市场开拓四大维度13项具体措施,形成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在资金保障方面,政策明确用好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并强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向服务贸易领域集聚。财税金融支持上,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精准承保理赔服务,同时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
在便利化改革层面,政策从人员、资金、监管三方面同步发力:优化外籍人才来华签证政策,扩大免签适用范围;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简化小额高频业务结算手续;完善综合保税区研发检测业务保税监管制度,试点"两头在外"检测业务保税管理。 创新与市场开拓领域,政策聚焦数据跨境流动这一关键瓶颈,提出制订重要数据识别指南,优化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并支持临港新片区等建设国际数据服务平台。同时通过更新展会名录、支持境外办展等举措,为企业搭建全球拓展桥梁。
政策亮点
1.精准聚焦新兴领域,塑造竞争新优势
政策首次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明确覆盖人工智能服务、碳足迹核算、环境治理等10余个细分领域。这与我国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形成精准对接,呼应了国务院关于培育"人工智能+服务贸易"新业态的部署要求,助力我国从传统服务出口向高附加值服务输出转型。
2. 制度型开放突破,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
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基础上,政策进一步推进梯度开放体系建设:在自贸试验区允许境外人士报考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资格考试,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探索跨国公司内部个人信息跨境传输便捷化安排,为数据要素流动建立合规通道。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服务开放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的深度跨越。
3. 全链条便利化改革,破解企业出海痛点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退税慢、融资难、往来不便等问题,政策推出系列务实举措:推广服务出口退税电子凭证替代纸质材料,大幅提升申报效率;鼓励银行基于知识产权评估开展研发贷款,优化保单融资流程;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提升就医康养、研学等入境消费便利度,形成"政策+服务"的全周期保障。
4. 多元协同支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构建起"政府资金+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体系,通过修订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引导资金投向,并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尤其注重中小微企业权益,在信用保险、结算便利等方面推出差异化支持政策,与北京服贸会等平台形成联动,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服贸会生态正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
发展机遇
1.数字服务出口迎来爆发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跨境电商服务、数字内容三大赛道被写入政策首条,享受中央资金、地方基金支持,政策对国际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建设的支持,以及数据跨境流动的规范优化,将加速我国数字服务出海进程。2025年1—7月数字服务出口已同比增长32%,政策再叠加退税电子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行业内普遍给出“未来三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确定性判断,上海临港、海南自贸港等试点地区有望形成千亿级数字服务出口集群,到2027年整体数字服务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
2.传统服务领域焕发新动能。旅行服务在免签政策扩围、离境退税优化的双重驱动下,已实现62.9%的高速增长,未来"中国游+文化体验"的融合模式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研发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出口,将依托保税监管政策优势实现规模翻倍。
3.中小微企业迎来出海窗口期。政策通过信用保险精准覆盖、展会支持、融资便利化等举措,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出海门槛。具备技术特色的语言服务、绿色咨询等企业,可借助政策扶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形成"专精特新"服务出口群体。商务部“白名单”展会境内展位费全免,境外展给予每人次往返机票50%、展位费70%补贴;中信保对小微服贸企业实行“秒批、秒赔”,平均理赔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依托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一键生成合规报告,费用降至原来的1/10,预计年内将有超5000家语言服务、游戏、动漫小微企业通过该通道出海。
结语
《措施》的出台,恰逢全球服务贸易重构与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交汇点,既立足当下破解企业痛点,更着眼长远培育竞争优势。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在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兴领域,在自贸试验区、服贸会等开放平台,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将加速崛起。对于企业而言,把握政策导向、深耕细分市场、强化合规经营,方能在服务出口的黄金机遇期中抢占先机,在政策强力支撑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