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胡芳日
导语:从第一家工业园区(招商蛇口工业区)于1979年开工建设至今,我国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庞大、层级分明的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国工业园区总数已超8万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93家、省级开发区近2600家。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非常显著,全国园区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80%的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阵地。
但是,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工业园区正面临内部低效运营与外部格局重塑的双重挑战,亟需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既是落实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关键举措,更是以园区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与行动指南。
政策背景:转型攻坚与战略承载
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工业园区正处于内外压力交织的关键转型期。内部来看,传统园区普遍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创新资源分散等问题;外部而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叠加新型工业化、“双碳” 目标等战略要求,对园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5年9月联合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有效提升”,推动实现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政策概要:目标锚定与体系构建
《指引》以“聚焦产业特色、完善空间治理、培优企业主体、汇聚创新要素”为核心,提出7方面19项发展导向,覆盖产业、空间、企业、创新、数字、绿色、开放七大维度。重点任务涵盖三大维度:
一是夯实产业根基,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强化产业链集聚与能级提升,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梯度培育机制;
二是优化发展生态,包括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安全设施等;
三是激活发展动能,通过创新资源共享、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合作等举措,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在保障措施上,强调部际协同指导、地方政策储备、典型案例推广及跨园区资源共享,形成“国家引导—地方落实—园区实践”的推进机制。
政策亮点:三位突破与路径创新
1.数智转型全域覆盖,构建“数字园区”新生态:首次提出“链式改造”理念,引导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工具与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明确园区需部署 5G、千兆光网等基础设施,鼓励建设算力中心与人工智能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构建“基础设施—企业转型—平台支撑” 的数智生态。
2.绿色发展系统推进,从“被动减排”到“主动零碳”:创新性提出“零碳园区”建设路径,要求配套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等新能源设施,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与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同时强化固废循环利用与污染治理,形成“能源清洁化 — 生产低碳化 — 废物资源化”的全链条绿色体系。
3.集约发展精准施策,“工业上楼”拓展发展新空间:聚焦土地低效问题,明确存量用地盘活方向,要求通过再开发、置换等方式提升用地效率。在符合规划和安全前提下,探索“工业上楼”“立体仓储”等模式,盘活存量土地。参考地方实践提出“年度存量土地供应占比达 60% 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4.破解同质化难题,聚焦“3个主导产业”:《指引》明确要求园区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原则上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鼓励结合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例如,依托本地技术优势发展新能源装备,或聚焦区域需求布局消费品制造,通过“一园一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政策影响:生态重塑与价值跃升
1.推动园区从“集聚”到“集群”升级:对园区而言,政策将加速分化整合,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园区有望获得更多资源倾斜,而同质化、低效运营的园区将面临转型压力,预计未来3年园区集中度将提升 15%~20%。通过土地集约利用与数字化升级,园区亩均投资强度有望增长10%以上。
2.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落后产能淘汰:对产业而言,政策推动产业链在园区内深度集聚,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与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形成协同效应,加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绿色与数智转型要求将倒逼传统产业升级,催生节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新产业。
3.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区域经济质量:对区域经济而言,园区的提质增效将带动就业与税收增长,尤其是中西部园区通过产业转移对接与跨区域合作,有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机遇:市场扩容与赛道崛起
政策驱动下,园区相关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智慧园区领域最为突出,2021 年市场规模已达 1394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2000 亿元,园区综合治理、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占比超 50%。细分机遇包括:
1.产业链协同带动数智化装备与服务需求:5G 基站、工业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硬件需求激增,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年增速预计超 25%;
2.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光伏组件、储能系统、能碳管理平台等需求旺盛,仅零碳园区建设就将带动千亿级市场;
3.土地整治与运营:存量用地再开发、园区空间规划等服务需求增长,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500 亿元。
4.数字园区建设催生千亿级市场: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等需求爆发,预计2025—2030年,数字园区相关投资年均增长20%,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总结与展望
《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园区发展进入标准化、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通过“五化”目标引领与全维度任务部署,为园区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推动园区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根本转变。展望未来,在政策持续发力下,我国有望培育出一批全球领先的标杆园区。同时,园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通过产业、创新、数字、绿色的深度融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与高质量发展目标。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